东天山下涝坝地区奥陶系生物地层研究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区地处东准噶尔南部,博格达山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内.沉积环境分析:上奥陶统庙尔沟组的岩性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灰岩、大理岩透镜体等,该组地层岩石多为浅灰色、浅灰绿色、紫红色,而且主要由细粒结构的岩石组成,岩石中夹有少量的灰岩薄层或透镜体,岩层中多见有水平层理,而且在沉凝灰岩中见有大量的腕足和三叶虫化石,说明其沉积环境为相对稳定的的浅海环境。此外,该地层岩石的母岩以火山岩为主,进一步说明庙尔沟组沉积时期已经处于火山喷发的宁静期。结合大柳沟组的岩性变化,指示出中-晚奥陶世巴里坤湖周缘经历了早期强烈的火山活动,后期逐渐趋于平静,转为正常的火山沉积以及正常沉积环境。
其他文献
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
Since the Middle Ordovician Shihtzupu Formation and the Late Ordovician Pagoda Formation are named in 1920s,they had been considered to be conformable contact i
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67口取心井奥陶纪岩心3000个薄片的系统研究,确定钙化蓝细菌23个属(含两个新属)36个种(含3个未定种),大部分来自中上奥陶统
本次研究揭露了古虫动物体壁具有复杂的肌肉系统,并解释了古虫动物处理体内海水的动力学机制。深入论证了古虫动物鳃裂与后口动物咽鳃裂的同源性。鉴于咽鳃裂已被学术界广泛接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伊迪卡拉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
本次报道的微体化石即产于樟村坪镇北407钻孔剖面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中磷层中,化石组合包括胚胎化石Megasphaerainornata、Parapandorina raphospissa、Megaclonophycus onus
本文拟将峡东青林口地区地层剖面的完整地层序列和沉积演变特点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后续研究参考.该剖面出露新元古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Early Neoproterozoic (Tonian) palaeontology is hampered by the restricted Precambrian strata and widely spreaded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alth
本研究报道了蓝田生物群中的一种埃迪卡拉型化石Obrisianalinearis(新种),这类化石最早报道于俄罗斯的白海生物群.O.linearis恢复为由若干毫米级的、直立的圆筒顺次相连所组
晚奥陶世晚期发生了地史时期的一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笔石作为当时海洋中的主要浮游生物类群,在此次灭绝事件中不仅物种数量大幅减少,其地理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