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35例。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引起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髋内翻等并发症。方法: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在相关内科协助下调整患者身体,受伤后5-7天无手术绝对禁忌症后方可手术。
目的 胫腓骨远端骨性连接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踝关节骨折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方法和其他危险因素与术后胫腓骨远端骨性连接发生的关系。方法 我们分析了从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的33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均由高年资骨科医师完成。
目的:探讨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65例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16-58岁,平均34.7岁.手术时间为伤后5-21d,平均11d.
Therehavebeenfewstudiesonthemedium-termresultsofOxfordphase3unicompartmentalknee arthroplasty(UKA)inanAsianpopulation.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托马斯架下日常骨牵引的综合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2014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且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个月~38个月,平均26个月,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间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对对照组进行日常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牵引架护理、针道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等常规
目的:探讨半腱肌腱腓骨单骨道悬吊固定与前后贯通骨道固定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对比。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半腱肌肌腱重建ATFL/CFL,A组腓骨侧采用前后贯通骨道固定,B组腓骨侧采用单骨道Endobutton悬吊固定,两组距骨及跟骨侧均采用挤压螺钉固定。对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
目的评价局部麻醉结合分离麻醉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5年6月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L5S1节段,男9例,女6例,年龄28~59岁,平均32.7±4.5岁,病程9.6±4.0个月,术前后VAS为8.6±1.1、2.1±1.5,ODI为51.4±17.1%,术前进行硬膜外置管,常规俯卧位,先使用局部
目的 观察壳聚糖介导CrmA对软骨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加入PBS、10μg/ml壳聚糖和壳聚糖/pCDNA3.1(+)CrmA微粒处理6h后,加入10ng/mlIL-1β共培养48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中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病人,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5~75岁,平均47.30±9.55岁.
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一大难题,如何在彻底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达到骨愈合,时骨科医师一直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疗效的提高及骨外固定技术、骨搬运技术的发展,对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