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比不同通气与常规控制通气对心肺复苏术效果的影响,寻求更佳的心肺复苏(CPR)方法 方法 对46 例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据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压力支持通气并心肺复苏机持续胸外按压组(压力支持15-30cmh2o,25 例)(研究组)和常规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并心肺复苏机持续胸外按压组(呼吸频率16 次/分,21 例)(对照组),比较2 组病人CPR 前及CPR 进行10分钟后动脉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不同通气与常规控制通气对心肺复苏术效果的影响,寻求更佳的心肺复苏(CPR)方法 方法 对46 例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据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压力支持通气并心肺复苏机持续胸外按压组(压力支持15-30cmh2o,25 例)(研究组)和常规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并心肺复苏机持续胸外按压组(呼吸频率16 次/分,21 例)(对照组),比较2 组病人CPR 前及CPR 进行10分钟后动脉血分析、血乳酸浓度及CPR 术成功率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脑钠肽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间65 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 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P、 CD63 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NP 的含量.通过ROC 曲线分析CD62P、CD63 及BNP 与脓毒血症的关系.
目的 目前俯卧位通气已成功应用于ARDS 患者,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其是否可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50 例重症肺炎患者,均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按照病情程度匹配为2 组,每组25 例患者.1 组采用俯卧位通气,另外1 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其他治疗手段包括液体治疗、抗生素应用、化痰等治疗手段相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0 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5d 和7d 的PCT 水平,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判断PCT 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中sCD14 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5 年1 月-6 月NICU 收治的40 例感染患者为研究组,30 例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sCD14、PCT 和CRP,用ROC 曲线检测3 项指标诊断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目的 研究高压氧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高压氧对脓毒症大鼠的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乳酸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的变化趋势,探讨乳酸及Pcv-aCO2 对休克复苏的指导意义.
目的 比较氧代谢变化及其它感染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评价作用,寻找能早期判断感染控制效果的指标.方法 选择2015.01-2015.5 期间重症监护室收入的脓毒症患者.分别于患者入住ICU 时,第1 天,第2 天,第3 天测定患者氧输送、氧消耗、体温、降钙素原、白细胞、C 反应蛋白、血沉、血培养等指标变化.以血培养转阴为脓毒症感染控制有效的指标,分为感染控制有效组与感染控制无效组.
目的 肾病综合征(NS)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出现免疫功能缺陷,易继发少见病原菌感染,如奴卡菌病.本文总结 NS 合并播散性奴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年来收治的9 例出现奴卡菌感染的NS 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 观察血浆吸附治疗Sepsis 肝衰竭治疗效果,探讨血浆吸附治疗Sepsis 意义.方法 12 例Sepsis 合并肝衰竭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间断应用珠海健帆公司BS330 胆红素吸附柱进行血浆吸附,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临床症状、APACHE Ⅱ评分、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变化.
目的 脓毒症休克患者用升压药后临床症状的确可以改善MAP、尿量、CVP 及心功能指数等为宏观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由于血管生理活动存在异质性和脓毒症血管对升压药的反应性的影响,临床上表现为脓毒症患者晚期呈现顽固性休克状态而需要超说明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但这样却可能影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指南要求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平均动脉压要达到65mmHg以上,但这一推荐的支持力度较低.因此,有必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