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及中药材质量检测方法现状及进展

来源 :中国·天津第五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成药质量检测方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确保中药及中成药的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本文现将中成药及中药材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进展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生脉注射液和地高辛(DG)经常联合应用于心力衰竭(HF)的治疗,其有效性肯定,有关生脉注射液对心衰患者DG排泄的影响则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和DG在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同时,对地高辛血浓度和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影响,低剂量生脉注射液和DG合用时DG血浓度明显低于中、高剂量组及DG对照组,推测其可能机制之一是生脉注射液影响了DG的肾排泄。本研究目地是为明确生脉注射液对DG肾排泄是否存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今年运用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探讨其形成的因素及防治措施,笔者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8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易感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资料显示。中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急剧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因而积极做好2级预防迫在眉睫。心肌梗死的2级预防是指在心肌梗死发生后.预防再梗死和猝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级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主要有阿司匹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非药物治疗(心脏康复、适当锻炼、生活方式改善、心理治疗等)以及手术治疗。笔者主要从适应人群、最
在发达国家老年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老年病第4位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AD患病率为2.5%~4.9%。中国在1982年和1993年进行两次AD的流行病学调查,1993年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0.21%,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0.35%,男性多于女性,南方多于北方,城市多于农村。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
中医药学中众多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发现,复方的产生及其疗效的证实都来源于人体试验和反复应用的直接观察和经验总结。这对科学的发展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科学试验。据此进行归纳、演绎、推理产生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有的可能甚至是错误的。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因中医药学本身的特点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对科研方法学的应用未予充分重视。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
神经官能症相当于德语的神经症(Neurosis ) ,相对于病理解剖学上有变化的器质性疾病来说,神经官能症是没有器质性变化的机能性疾患的总称。由于日本医学过去受德国医学影响很大,所以现在的日本医学还常常使用那时遗留下的德语。其中归入器官神经症的疾病,除了雷诺氏病、神经血管性水肿(昆克水肿)这样身体方面的机能性疾患,还有舞蹈病这样的锥体外路性疾患以及过敏性疾患从神经症中被取消外,在机能性障碍中,只有
当归四逆汤出典于《伤寒论》,张仲景本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而设,其辨证要点当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本条叙证简略,张仲景仅举一脉一证,作为使用当归四逆汤之确切依据,这一脉一证充分反映了本方的病机特征。脉细,为脉形细如丝线,多属血虚。脉欲绝为微弱之象,多为阳虚。笔者于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味治疗脉管炎或糖尿病合并脉管炎,取得较好疗效,举验案为例浅谈体会。
2002年1月-2006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把改善全身症状与局部创面处理相结合,治疗300例糖尿病足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发病多是老年人,常合并贫血低蛋白、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及心、脑、肾、呼吸等疾病,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内科与外科兼顾,整体与局部并重。本文中医采用的消疽汤剂口服,该方是在顾步汤的基础上加用了连翘、白花蛇舌草、玄参、白芍、丹参等。西医治疗采用降糖、抗炎、扩血管及支持疗法。纠
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作用,在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其来源有两种植物,分别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习称野葛)、甘葛藤Puera thomsoii Benth.(习称粉葛)。对这两种植物含量测定的要求却有很大差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主要成分葛根素(C20H20O9)的含量测定,按干燥品计算,野葛不得少于2.4%、粉葛不得少于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