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分析1989-2003年21例院感染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救治。方法经感染区彻底清创引流后,根据病情,分别行自体血管旁路血管重建、单纯血管结扎或截肢术,9例肌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将移植物置于较健康的区域。结果:本组死亡1例(1/21,4.8%),截肢5例(5/21,23.8%),以旁路自体静脉移植成功修复15例(15/21,71.4%),其中14例(14/15,93.3%)I期血管通畅、1例
【机 构】
: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骨创伤,重庆400042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经验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1989-2003年21例院感染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救治。
方法经感染区彻底清创引流后,根据病情,分别行自体血管旁路血管重建、单纯血管结扎或截肢术,9例肌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将移植物置于较健康的区域。
结果:本组死亡1例(1/21,4.8%),截肢5例(5/21,23.8%),以旁路自体静脉移植成功修复15例(15/21,71.4%),其中14例(14/15,93.3%)I期血管通畅、1例(1/15,6.7%)血栓形成Ⅱ期再行自体静脉移植成功。
结论:彻底清创后,行旁路自体静脉移植和肌皮瓣转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三锥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传统的常规放疗技术的彻底改进,致使通过对CT及MRI现代图像来多幅横断面上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及器官,临床医师已从二锥空间逐渐向三锥、四锥空间去获取对肿瘤放疗的认识,除此之外功能影像的建立促使医师从生物角度去观察治疗体积及正常组织.由此在21世纪全新的放疗使人们开始从过去粗浅的治疗靶区走向精确的诊断与治疗的新模式,调 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作为3DCR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单纯放疗对早期鼻咽癌的疗效较好,但中晚期患者则欠佳,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笔者对1995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06例鼻咽癌患者的疗效、预后因素和后遗症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疗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NM分期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现已独立、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它是以病灶侵犯范围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即先将原发肿瘤(Tumor,T)、区域淋巴结转移(Node,N)、远处转移(Metastasis,M)的严重程度划分为几个层次如T1-4、;N0-3及M0-1,然后根据T、N及M三者的不同组合成为若干个期别,如Ⅰ-Ⅳ期.其目的与意义具体表现在:①指导制定治疗方案;②预测预后;③有助
本文对再生医学中的组织工程、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和微生态治疗等内容作了介绍,探讨了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
目的:观察ZO-1在VASP调节大鼠失血性休克小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以血浆D-乳酸含量反映肠屏障功能,观察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小肠上皮黏膜VASP表达和磷酸化的变化、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变化以及肠屏障功能变化,比较变化趋势,并观察失血性休克加入VASP磷酸化激动剂后对上述分子表达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后大鼠小肠黏膜VASP蛋
目的:验证血浆代用品(佳乐施)在创伤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因创伤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佳乐施复苏组(G,n=20)和血浆复苏组(P,n=22),进行复苏,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护下建立2-3条静脉通道,利用深静脉置管大量补液。液体成份:红细胞、血浆或代血浆、平衡液,必要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两实验组区别仅在于血浆组胶体全部选用血浆,佳乐施组胶体全部选甩佳乐施。观察心输出量
目的:探索大块颅骨缺损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方法:自2004年以来,利用三维重建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医用钛合金预制成个性化钛板植入体修复大块颅骨缺损4例,缺损范围最大14cm×12cm、最小9cm×7cm。结果:采用此法完成的4例颅骨缺损修复,术中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1年,钛合金固定牢靠无排异反应发生,无自觉异物感,符合颅骨缺损部位的生理曲度,对称性好,头部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造颌面创伤救治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辅助进行颌面创伤救治。方法: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采用框架理论和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方法,构造颌面创伤救治的决策树,使用推理控制语言:ICI。描述专家知识与规则推理过程,通过机器学习自动获取知识。利用分布式技术,实现远程管理。结果: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可视化的知识获取和管理。初步实现了颌面战创伤的急救,诊治,伤情监测及仿真救治培训等功能。通过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锁定钢板(L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山羊新鲜胫骨时与骨骼的接触特征;对比观察LP与DCP固定对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用8孔3.5mm LP及LC-DCP钢板固定新鲜山羊胫骨,通过压力敏感膜与应力、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种钢板与骨骼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应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山羊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左右侧胫骨分别用8孔LP和DCP固定,术后2周、8周采
目的:探讨采用肘内侧切口开放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对21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首先进行手法复位,由于手法复位困难或骨折不稳定,采用肘内侧切口,开放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托固定3-4周。结果:所有病例全部获得随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和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采用肘内侧切口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显露良好,直视复位,解剖对位,容易固定,避免损伤尺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