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结构和功能个体差异及其认知关联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横断和纵向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年老化过程的同时个体差异随之增大。基于磁共振成像等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认为,老年群体个体间认知老化的差异与脑处理机制的差异有关。目前对老年人的个体差异研究多主要从认知和行为表现的个体差异出发,比较不同认知状态群体其脑处理机制的差异。但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即老年人大脑本身个体差异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与认知表现的个体差异存在关联仍不清楚。
其他文献
人们可以快速地识别面孔,尤其是其情绪性信息——面孔表情,甚至会早于对面孔的整体理解。以往有不少研究探讨了这种快速加工的特征,但是关于这个过程当中自动化的神经机制,即如何自动地加工这些面孔表情目前尚不太清楚。
决策是指对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进行权衡,对其主观预期价值进行评估,并最终做出选择的过程。决策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等冲动控制相关的脑区会参与决策加工。具体表现为,决策加工过程会伴随左侧DLPFC的激活,左侧DLPFC的损伤也会导致决策能力受损。但目前对于左侧DLPFC和决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依然不清楚。
决策在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人类以及许多动物所共同具有的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心理功能。药物成瘾者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损伤是决策能力的下降。人在多次决策及反馈中,通常可以学会规则进而做出有利的决策。爱荷华博弈任务被广泛地用来研究规则学习及相关障碍,特别是成瘾者决策行为能力的降低。
框架效应自从被Kahneman与Tversky提出以来,一直是判断与决策领域的研究热点。框架效应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有不同反应的现象,传统的效价框架效应可以分为风险选择框架、目标框架和特征框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效价框架效应存在单侧化优势。当人们的左脑被激活时,框架效应会减弱甚至消失,而当右脑被激活时,框架效应则会正常表现。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在人们进行公平判断时也存在框架效应。本研
本研究通过虚拟路径迷宫中的两个实验来检验对于外出路径的结构做出决策对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在两个实验中,每位被试连续两天参加实验,且每天均进行路径完成任务。在这些路径完成任务中,被试经过1到4个路段后,到达外出路径的终点,然后自行直接返回起点。我们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寻找金苹果"的任务,建立了主动和被动两种实验条件。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个体作为回应者或提议者时,其社会决策的性别效应(即被试性别和搭档性别对社会决策的影响).实验中被试和博弈对手分配一笔虚拟资金(将所有虚拟资金看成10份,由提议者决定分配给回应者多少份),分配方案有4种,分别为:1—9、5—5、3—7、2—8.实验没有设置4—6的提议,因为4—6的提议往往被看作公平提议而被接受.实验1探讨被试(共31人,其
催产素的效应在社会攻击和冲突行为的研究中出现不同情境下的分歧。在此基础上,研究对被试施予催产素,男性被试加入了一个金钱奖励的行为实验——"枪手博弈":玩家均有从抢夺对家6分到给予6分的12种选择,50轮面对不同对家的博弈中,被试需要获得或保留尽可能多的分数。结果显示,对家进行抢夺决策时,催产素组被试报复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具体地,在被抢夺2分、3分和5分的水平上差异显著;安慰剂组在被抢夺3
无意识思维指注意指向别处时所发生的与目标任务相关的认知或情感的思维过程。有研究发现,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能提高决策质量,这即无意识思维效应。但近期研究也发现,无意识思维效应并不稳定。为完善内部因素对无意识思维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无意识思维经典范式,以理论知识学习诱发的无意识思维动机为自变量,考察了四组大学生被试(共160名)无意识思维动机对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1)高无意识思维动
短视损失规避(myopic loss aversion)指投资者越频繁地评价其投资回报,越能够经常改变其投资决策,在风险资产中的投入越少的行为,是行为经济学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前人主要关注了评价周期的影响,但是很少从博弈任务本身出发,本研究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探索收益和损失的概率水平、概率模糊性和决策者角色在短视损失规避中的作用,分析短视损失规避出现的条件的原因。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系列研究,首先
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以当期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员工的退休年龄。我国正在探讨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这是退休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此次变革,新政策的顺利推行必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接受度就是其中之一。目的: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考察分析员工对延迟退休新政策的态度,同时引入了工作-家庭中心性、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等研究变量,一方面探讨员工工作-家庭中心性对延迟退休态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