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新建的一套鉴别寄主,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山西省不同玉米产区的7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个菌株都不侵染Q319,能侵染K12、A619、NN14BHt2、BXN04、BL-02;2个菌株不侵染Mo17,另外5个菌株则可侵染Mo17;初步认为山西玉米丝黑穗病菌毒力增强,存在2个不同的致病类型.
【机 构】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忻州 034000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 030006
【出 处】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新建的一套鉴别寄主,采用土壤接种方法,对采自山西省不同玉米产区的7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个菌株都不侵染Q319,能侵染K12、A619、NN14BHt2、BXN04、BL-02;2个菌株不侵染Mo17,另外5个菌株则可侵染Mo17;初步认为山西玉米丝黑穗病菌毒力增强,存在2个不同的致病类型.
其他文献
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三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绿盲蝽若虫的室内毒力差异较大.氟虫腈对试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仅为0.062 35 mg/L;其次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LC50值为6.6018 mg/L;接下来是丁硫克百威、氟铃脲、倍硫磷和吡虫啉,其LC50值介于40~100 mg/L;供试药剂中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试虫的毒力较低。并通过各药剂的
从我国重庆、贵州、云南、河南、陕西、山东几个主要产烟区共采集烟草根围土壤样品57份,经分离纯化后获得415株放线菌.以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喷雾法来筛选有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分别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菌其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134株,其中抑菌带宽度大于10mm的18株;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63株,抑菌圈半径大于10mm的15株.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v22菌株是B11菌株经物理和化学诱变筛选得来的变异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Bv22菌株产生拮抗物质所需的碳、氮、微量元素、pH值和温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碳源和6种氮源中,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微量元素为Mg;温度为35℃和初始pH值为7.5时,产生的拮抗物质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经过2003~2007年连续5年对实蝇的监测,在怒江州的六库镇和片马镇共诱捕到果实蝇10种,常年发生且数量较多的主要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瓜实蝇 Bactrocera (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南瓜实蝇 Bactrocera (zeugodacus) tau (Walker)和黑
稻纵卷叶螟是武陵山区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笔者通过分析秀山县30多年稻纵卷叶螟历史资料,从灯诱观测、高山捕虫网、田间赶蛾及田间调查等方面,探讨秀山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程度的演变规律.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一种突发性、暴发性的迁飞性害虫,近来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国稻区上连续大发生,引起了水稻生产的严重损失.研究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行为及其迁飞规律是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在2007年6~10月,广西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期间,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实时监测了稻纵卷叶螟的空中种群飞行动态,同时采用相关的辅助设备和分析软件,研究
在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中,成虫成活时间及生殖力受食物及土壤湿度影响.喂食榆树叶产卵前期时间偏长,但成虫成活时间最长,喂食油菜成虫成活时间最短并几乎不产卵;喂食葎草单雌产卵量最高,平均为156.7粒,其次为榆树叶,单雌产卵量平均为145.4粒;喂食花生和榆树叶的成虫所产卵孵化率最高,分别达91.7%和90.2%,而喂食黑麦草的卵孵化率较低,为46.7%;不同食物喂食的成虫,其卵的初孵幼虫成活
用50%扑海因、70%粭安泰生、50%多菌灵、75%百菌清、63%多菌清混剂、47%加瑞农、70%甲基托布津和58%甲霜灵-锰锌等对万寿菊叶斑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扑海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多菌灵、百菌清和多菌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海因防治效果最佳,安泰生、福星次之,多菌灵和百菌清效果较好,加瑞农等的防效较差.
对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主推和即将推出的103个大豆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鉴定出高抗品种1个,占鉴定总数的0.97%.抗病品种12个,占鉴定总数的11.65%.中抗品种17个,占16.51%.感病品种55个,占53.40%.高感品种18个,占17.48%.
在温室条件下,运用菌碟接种法、棉团接种法、菌丝喷雾法和菌核撒施法对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4种方法均能使鉴定品种发病,保证了在抗性鉴定中人工接菌致病的需要.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均能达到50%以上;抗病品种的发病率为10.47%~91.84%.菌核撒施法可用于大量品种的室内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