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简要论述了采用LA-ICPMS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剖面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合上新统狮子沟组三件砂岩样品中的153颗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出 处】
:
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论述了采用LA-ICPMS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剖面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合上新统狮子沟组三件砂岩样品中的153颗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蛇绿岩普遍具有Pb正异常的现象主要与变质作用时流体活动引人的Pb有关,但ICP-MS实验流程高本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文论述了选择其中出露面积最大,研究相对薄弱的四方台基性一超基性杂岩体,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为深人探讨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提供该岩体成因的制约的情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在皖南的铜陵地区和皖中的沙溪地区都发现有重要的铜金矿产资源,这些金属矿产的形成与中生代侵入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对安徽铜陵、安庆和沙溪地区的几个含铜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矿侵入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其地球化学指标属于Adakite的特征。结合对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研究,本文提出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的俯冲作用,是形成本区含矿
华北陆块南缘是研究三叠纪华南-华北大陆碰撞俯冲过程及其对华北岩石圈影响的有利场所,利用发育在这里的中生代岩浆岩作为对当时深部岩石圈的“超深钻”,我们可获得俯冲陆壳的性质、俯冲方式和俯冲距离,以及华北岩石圈增厚机制等重要信息。前人已对华北陆块南缘蚌埠隆起区的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荆山、涂山、蚂蚁山等三个代表性的侏罗纪岩体,并通过锫石微量元素和错石矿物包裹体研究证实其原岩为片麻岩,是华南
铁同位素研究作为地质过程示踪(包括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可能的生物作用鉴别等)的新工具,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准备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一提供铁在溶液中的各物种之间的平衡分馏参数进行了简要论述。
Urey模型(H.C.Urey,1947)或称Bigeleisen and Mayer公式(J.Bigeleisen and M.G.Mayer,1947)是稳定同位素平衡分馏理论的基石。它即在做如下几个近似处理后,得到一个可以用来比较总能量差别、具体预测分馏的方法:(1)依据Born-Oppenheimer近似,将总能量展开成几个独立部分,忽略了核移动同电子运动间的瞬时偶合作用;(2)转动能以刚
Pb同位素具有高的分辨率(Pb同位素有3个以上的同位素比值对)、同位素质量差相对较小等优势,因而在示踪源区、指示矿床成因、区分构造单元以及环境评价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地质样品的Pb同位素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淋洗法,该淋洗法不仅能够得到地质样品中准确的Pb同位素组成,而且降低了全流程本底并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
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一套黑色页岩,以富含Ni、Mo、Se、As、Hg、Sb、V、Au、Ag和PGE等多元素而著名。其底部从下至上的典型层序为硅质岩、含磷结核和磷块岩的黑色页岩、Ni-Mo多金属硫化物矿层、黑色页岩。对这套岩系中多元素富集的成因长期以来争议极大。早期的观点认为与地外物质来源有关,但近年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因假说:(1)海水成因说,即认为这些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是在还原环
崖城区位于琼东南盆地西部,主要包括崖北凹陷、崖城凸起、崖南凹陷、YC131低凸起和YC211低凸起,区内已钻YC134、YC131和YC211等13个构造,主要沉积了新生代的地层。迄今为止,区内共钻探圈闭13个,揭示了3个构造带,发现了2个气田、6个含气构造和1个含油构造,显示研究区的成藏条件整体较优越,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同时,已知油气藏的分布情况表明,区内的油气成藏具明显的时空不均一性。已
煤系岩石冲击倾向性是煤、岩介质的固有属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为研究煤系岩石冲击倾向性及其主要地质控制因素。本文综合地质学、煤岩学、沉积岩石学、岩石(体)力学以及采矿工程等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物理实验、显微定量和数值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煤系岩石冲击倾向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建立了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与其宏观力学性质和冲击倾向性的统计关系,系统分析了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和煤化程度对煤的宏观力学性质和冲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