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中国现行加劲钢板剪力墙整体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来自密肋加劲板,但实际工程中采用的钢板剪力墙多采用1条或2条纵向加劲肋。方法:对1600多个加劲钢板剪力墙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弹性屈曲分析,深入研究了仅设置横向加劲肋、横向和1条纵向加劲以及横向和2条纵向加劲肋钢板的加劲肋门槛刚度要求。结果:提出了加劲钢板剪力墙弹性剪切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结论: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新公式具有良好的精度,并且公
【机 构】
: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5, China;Zhejiang 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国现行加劲钢板剪力墙整体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来自密肋加劲板,但实际工程中采用的钢板剪力墙多采用1条或2条纵向加劲肋。方法:对1600多个加劲钢板剪力墙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弹性屈曲分析,深入研究了仅设置横向加劲肋、横向和1条纵向加劲以及横向和2条纵向加劲肋钢板的加劲肋门槛刚度要求。结果:提出了加劲钢板剪力墙弹性剪切临界应力计算公式。结论: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新公式具有良好的精度,并且公式结果均在安全一侧。
其他文献
城市空间增长研究逐渐成为城市科学的研究热点,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模式是理解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过程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GIS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空间增长的模式。首先介绍了数据来源、研究区和研究方法,然后识别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模式和特征,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态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从而潜伏着大量的灾害隐患。本文从城市防灾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城市灾害类型的几个案例中揭示现有城市形态与城市防灾存在的矛盾,分析城市形态优化与城市防灾的关系,包括城市选址、城市发展方向、间隙式城市结构、城市生命线系统等,并结合案例探讨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在防灾指向的城市形态优化中的应用思路。
运用城市形态学方法,对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案例研究。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生长的“水城”模式。从北魏时期的“扁担州”到明清时期城市“溢出”呈带状生长,岳阳城市空间形态一直处于不规则的自然演变之中。岳阳作为滨湖的“水城”,湖泊构成的水系主要起着城市外部空间生长轴的作用。古代岳阳城市空间形态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奠定城市基本形态特征;封
江西赣州古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位处于特定的赣南地域条件,作为中小城镇,其城市形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追溯赣州古城的发展历史及其成因,将之与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其社会发展和城市形态演变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近二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城市规模扩张,对赣州的城市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掘其城市形态发展的弊病,归纳总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
传统城市肌理和形态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历史发展演变沿革和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历史街区面临的危机、观念和技术层面的创新,讨论了建立有利于街区保护的小规模渐进式旧城更新模式及相应的交通、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措施,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提出一些建议。
为了验证壁厚2mm以下Q345级钢材对中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相关设计规定的适应性,进行了26根冷弯薄壁型钢C型截面轴压构件的试验研究,试件壁厚分别为0.8mm和1.2mm,腹板宽厚比分别为57.5、116.7、175三类,长细比分为50、100、150三类.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中关于轴压构件的稳定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现有钢梁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基于较完整的传统总势能表达式,给出具有侧向支撑的简支梁的三角级数解法,与有限元模型相比,本文的分析方法快速有效,数据结果可靠,为建立工程实用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
钢管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其使得核心再生混凝土处于钢管的约束和保护之下,避免了再生混凝土曝露于自然环境之下,有利于改善再生混凝土自身的缺点,同时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本文首先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压弯构件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并比较了国内外典型设计规程在计算圆钢管再生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时的差异。然后,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
从千禧世纪开始,建筑设计已不再局限于其使用功能,在外形上不但表露了建筑的独特风格,亦同时注入了不同的元素,活化了建筑。对结构而言,现代建筑倾向突显结构构件,使结构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此论文介绍了结构工程师如何以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建筑体系与结构的创新思维,克服在建筑材料上的混凝土和刚才的强度问题,使结构与建筑并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