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员连续大运动量训练会引起运动性疲劳,甚至发生运动性损伤,而训练后采用合理的恢复措施是预防疲劳和损伤的关键。近年来,水浸泡恢复法开始应用于运动实践,受到教练员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冷热交替恢复法对羽毛球运动员连续大运动量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方法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即冷热交替恢复组(CWT组)和被动恢复组(PAS组)。所有运动员完成相同的两周每周5天的连续大运动量身体训练。CWT组每节训练课后采用冷热交替水浸泡的方法进行恢复,冷水温度为10-12℃,热水温度为36-38℃。PAS组运动员采用静坐方式进行恢复。CWT组运动员训练后先进入热水浸泡150秒,再冷水浸泡150秒,重复三次,共15分钟。分别测试训练前、第1周训练后即刻、休息2天后、第2周训练后即刻和休息2天后的肌肉酸痛、自感疲劳度和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测试包括立定跳远和静蹲。分别在训练前、第2周周一早晨、第3周周一早晨空腹测试血浆肌酸激酶(CK)和尿素氮(BUN)浓度。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CWT组在第1周训练后即刻、休息2天后、第2周训练后即刻、以及休息2天后,肌肉酸痛程度和机体疲劳程度均低于PAS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第1周或第2周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均出现了下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2天的休息,两组立定跳远成绩仍然没有恢复到训练前水平。与PAS组相比较,CWT组第1周或第2周训练后即刻和休息2天后的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变化。CWT组运动员在2周训练后的不同时间点上的静蹲成绩均好于PAS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第1周训练后,两组运动员的血浆CK和BUN水平虽有增高趋势,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性。而第2周训练后,CWT组运动员的血浆CK和BUN水平明显低于PAS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AS组运动员两周后的血浆CK和BUN浓度均超过了正常值水平。研究结论:大运动量运动后采用冷热交替恢复法能够主观上减轻运动员的肌肉酸痛和疲劳感,客观上减缓肌肉耐力的下降,延缓肌肉的损害,预防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能量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