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ea cucumber fucoidan,SC-FUC)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57 BL/6J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1d,剥离原位肿瘤和双侧肺,分别称瘤重和计数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采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ea cucumber fucoidan,SC-FUC)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57 BL/6J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1d,剥离原位肿瘤和双侧肺,分别称瘤重和计数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采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mRNA的表达。
其他文献
为探讨自然四倍体泥鳅的起源及形成机制,对成熟的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观察。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中无论雌、雄均发现0-6个四价染色体和38-50个二价染色体。四价染色体数个体间无差异,而个体内不同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精巢中观察到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高倍数体,和由于分裂异常形成的非整倍体。同时,在四倍体中,2个二价染色体的端部观察到FISH信号和CMA3阳
在曼氏无针乌贼繁育及人工养殖生产中发现,野生乌贼遇到刺激便会喷墨,经过几代的人工繁育,在比较轻微的刺激下,乌贼已经不再喷墨.可见随着养殖的发展,乌贼的喷墨习性趋于退化.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曼氏无针乌贼墨囊的cDNA文库,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s)技术,对表达序列进行测序和功能鉴定,并利用cDNA末端扩增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重组蛋白技术等研究曼氏无针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被公认为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病毒中毒力最强的病毒,严重危害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养殖(对草鱼养殖的危害尤为突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由五个核心蛋白和两个衣壳蛋白组成。通过RT-PCR方法从感染的草鱼中构建获得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3和GCRV外衣壳VP 7基因。重组蛋白诱导经1mM IPTG和在SDS-PAGE分析,纯化后的蛋白腹
本研究首次从青虾中分离得到了性腺抑制激素(gonad-inhibting hormone,GIH)两个亚型(GIH-A和GIH-B)的全长cDNA序列.GIH-A cDNA序列全长918bp,包括455bp的5非翻译区,333bp的阅读框,118bp的3 非翻译区,阅读框编码的GIH-A前体包括3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GIH-B cDNA序列全长1350bp,包括205
本实验以饲料中鱼粉含量40%作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比例的豆粕、玉米蛋白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混合蛋白源,添加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平衡饲料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分别替代饲料中25%、50%、75%和100%的鱼粉.在网箱(1.0m×1.0m×1.5m)中连续投喂卵形鲳鲹幼鱼(6.26±0.07 g) 56天.卵形鲳鲹成活率在92%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当替代量在25%时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分别为1108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可溶性胞浆蛋白质,负责胞内脂肪酸的转运和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器内的再分布利用。卵巢在发育阶段需要积累大量的脂质,尤其对脂肪酸的积累。为了阐明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甲壳动物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日本沼虾的卵巢克隆得到脂肪酸结合蛋白,将其命名为MnFABP,该基因由694 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393 bp,编码由130个氨基酸
在近岸浮式网箱中进行6周饲养实验以确定不同投喂频率对卵形鲳鲹生长、食物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按单因素实验设计设5组投饲频率:0.5、1、2、3和4次/d,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鱼初始体重为10 g.实验期间水温为27.5±1.0℃,每次投喂均至实验鱼饱食为止.实验结果表明,随投喂频率增加,鱼摄食量、增重和特定生长率(SGR)升高.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0d、3d、5d、10d、15d、20d)处理和饥饿20d后的恢复投喂(3d、7d、12d、16d)实验,每个处理组各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与血清主要生化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血
以鳕鱼皮复合酶解液为原料,感官评分和蛋白质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粉末状活性炭、酵母粉和β-环糊精为脱腥脱苦材料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复合酶解液的脱腥脱苦工艺技术条件.结果表明:粉末状活性炭吸附法与酵母粉发酵法联合使用的效果最佳,即先添加1.5%的酵母粉,在pH 5.0,温度35℃的条件下,发酵90 min,然后添加2.0%的粉末状活性炭,在pH 5.0,温度40℃的条件下作用70 min,在该条
实验研究了温度、金属离子、HCl、NaOH、光照和H2O2对鱼尾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温度(≥60℃)以及Ag+、Cu2+、Fe2+、Fe3+、Al3+对色素具有较大程度的破坏作用.类胡萝卜素在低浓度HCl(<0.01mol/L)下稳定性较好,高浓度HCl(>0.01mol/L)或NaOH条件下稳定性降低.不同来源的光源对类胡萝卜素的破坏程度为:太阳光>紫外灯>日光灯>室内光>暗处.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