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输电线路中负角保护针防雷效果研究

来源 :第三届(2012)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尝试采用加装负角保护针的方法,来完成对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但目前国内对于该方法的防雷效果只是基于简单的理论分析,并未进行系统的计算或实验分析。本文以220kV单回线路为例,基于三维电气几何模型,提出了对安装负角保护针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负角保护针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和长度对防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比例模拟试验研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将根据文中的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比较接近。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220kV双利线架空地线断线的故障情况,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雷电定位系统信息判定为雷击断线故障,并提出防止雷击架空地线断线断股的防范措施。
本文以广元电网输电线路防雷为重心,针对雷害极其严重的110kV三沐线、110kV袁苍线为研究治理的突破口,对当前我局电网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及措施进行了有效性分析评价,同时对广元电网进行了防雷综合整治。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输电线路雷电反击分析的ATP-EMTP模型,包括输电线路模型、杆塔模型、接地电阻模型、闪络模型、感应电压模型和雷电流模型。并结合220kV春晓-昌洲线路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详细介绍对于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仿真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选择内江电网雷电活动频繁的35kV白石线进行研究,对该线路经过山坡的一段杆塔在雷雨季节经常遭受雷击造成线路跳闸的问题,安装了新型线路雷电接闪器和阻流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为新型线路雷电接闪器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依据。
架空输电线路目前依然是经济、高效的输电手段,经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目前,输电线路故障中以雷击跳闸占大部分,尤其在山区和平原空旷地区的输电线路,线路故障基本上是雷击引起。文章结合电网发展的现状,进一步介绍和阐明输电线路防雷重要性和主要防雷措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持续稳定供电提供保障。
延庆地区电网输配电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由于地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架空线路每年雷击故障较多,是影响地区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线路工作经验,对延庆地区架空线路现有防雷措施分析,找出地区电网线路防雷工作的薄弱点,提出改进完善防雷工作的设想。
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从架空地线至接地鼻子间由于存在多点不可靠的电气连接,使杆塔或架空地线遭受雷击后,在其接地电阻满足设计(或《规程》)要求、甚至几欧姆的情况下,仍然造成反击,致使绝缘子串闪络导致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文通过对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造成绕击、反击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做好防雷害的方法与原则,以及安装避雷针与改善接地电阻防雷措施,为今后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雷电理论的不断发展,上行先导模型逐渐成为各种雷电屏蔽分析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行先导模型的准确性会对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分析产生直接影响。目前通常采用的上行先导模型一般是在正极性长间隙放电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外推得到,但是缺乏推导过程及依据,且未考虑雷电感应电压与试验常用的操作波之间的区别,因此具有一定的误差。本文根据长间隙放电理论,在棒-板长间隙正极性放电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板长间隙正极
本课题对11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基本特性、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雷击故障类型,对常用复合绝缘子雷击故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运行防雷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