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3年6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阿勒泰哈巴河铁热克提、胡吉尔特、齐巴阿尕什,别列孜克等不同区域定点调查草原类型、蝗虫种类,并在呼吉尔特山地草原蝗虫发生动态进行了定期调查.哈巴河草地类型以荒漠类草地占优势,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草地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分别出现草原化荒漠类、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原类及高寒草甸类草地,同时还有隐域性沼泽类及低平地草甸类草地分布.蝗虫种类主要有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ephalotes)、蓝斑翅蝗(Oedipoda coerulescens)、红斑翅蝗(Oedipoda miniata)、朱腿痂蝗[Bryodema geblert (Fisher-Waldheim)]、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Stoll)、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其中,西伯利亚蝗和曲背蝗为呼吉尔特山地草原早期优势种蝗虫,意大利蝗为后期优势种蝗虫,黑腿星翅蝗为平原荒漠草原优势种蝗虫.于6月29日至8月18日呼吉尔特山地草原蝗虫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草地上发生时期有显著差异,6月29日意大利蝗密度为(0.9±0.15)头/m2,主要以蝗蝻为主.西伯利亚蝗平均密度为(1.31±0.15)头/m2,最高密度为4头/m2,以成虫为主,而混合种群密度为(8.52±0.62)头/m2,最高密度为22头/m2.意大利蝗于7月5日出现高峰,虫口密度为(2.32 ±0.21)头/m2,最高密度为8头/m2.西伯利亚蝗于7月11日达到高峰,平均密度为(1.46 ±0.13)头/m2,最高密度为4头/m2,8月6日起样地内尚未出现西伯利亚蝗.混合种群于7月11日达到高峰,平均密度为(9.56 ±0.61)头/m2,最高密度为24头/m2,逐日下降于8月10日达到低谷期,平均密度为(2.98 ±0.22)头/m2,8月14日起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西伯利亚蝗发生时间较早,年龄组比较稳定,整个调查中尚未出现蝗蝻,而意大利蝗种群内蝗蝻占优势,直到7月下旬起进入羽化期.同一地点不同地形,不同高度条件下意大利蝗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