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治疗难度更大,复发率及预后更差,但大约有75%的双相抑郁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从发病到准确诊断双相障碍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目前主要依靠临床学特征区分单双相,早期鉴别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发展提示,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在神经环路功能及结构损害存在不同的差异,并可能作为鉴别两组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标记。本研究旨在探讨未经历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大脑拓扑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双相抑郁较单相抑郁治疗难度更大,复发率及预后更差,但大约有75%的双相抑郁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从发病到准确诊断双相障碍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目前主要依靠临床学特征区分单双相,早期鉴别存在一定难度,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发展提示,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在神经环路功能及结构损害存在不同的差异,并可能作为鉴别两组疾病的潜在生物学标记。本研究旨在探讨未经历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大脑拓扑属性的改变,排除“假单相抑郁”患者对于单双相脑网络差异的影响,以期寻找双相早期阶段的生物学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 精神分裂症(SZ)神经营养假说认为SZ患者大脑结构的变化是由于神经营养因子失衡的结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对生长发育及神经可塑性有重要的作用。不少研究发现GDNF与SZ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尤其是GDNF与SZ认知功能的关系及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探索抗精神病药物对SZ患者血清GDNF水平的影响、认知功能
目的 现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研究者把重心主要放在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很少关注焦虑障碍与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以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为例,旨在初步探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比例,以及常见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 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参与了模式动物的认知功能的损害过程,但是TG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尚无一致研究结果。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具体方面以及TG是否涉及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 分析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之间的差异,并与正常人对照研究,同时探讨临床症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1、研究组:以DSM-5为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门诊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首发双相双相Ⅱ型障碍患者,35例,性别民族不限,年龄>18周岁.人组前评定HAMD、HAMA,要求HAMD≥17分,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苯二氮唑类药物助眠.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6.67
目的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复杂的、高致残性的重症精神疾病,目前机制尚未明确。由于没有生物学指标被常规性地应用于临床诊治,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膜结构,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内含蛋白质、mRNA、mi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已有
目的 采用症状评估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感觉门控电位P50(SG-P50),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神经电生理机理.方法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PSPD的诊断标准,纳入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RS)大于4分,病程大于6月的PSPD门诊患者80例.所有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A组)和药物联合rTMS组(B
目的 探讨在匹配与不匹配两种语义条件下(句尾歧义词)ERP N400的变化,分析藏-汉双语者汉语ERP N400的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1.汉语组:为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男性职工56名,年龄21-62岁,平均(38.53±10.88)岁;受教育年限8-18年,平均(13.3±3.1)年.2.藏-汉双语组: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家属45名及本院职工5名,共50名.均为
目的 儿童期创伤(Childhood trauma)与许多精神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显著相关。尽管如此,其中的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来有研究显示儿童创伤可能与个体成年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功能异常有关。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方法检测伴儿童期创伤健康成人的默认网络功能状态。
目的 强迫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具有易复发、易致残的特点。强迫障碍的患者集中于自己的闯人性思维,不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使他们认为自己的闯入性想法是不正确的,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强迫行为。既往研究发现这些症状与认知控制有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回及顶叶的后部是执行控制网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认知控制,如反应抑制、计划和定势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执行控制网络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
目的 既往研究发现双相Ⅰ型与Ⅱ型患者静息态皮层脑电活动的差异在gamma频段最显著,提示gamma波对双相障碍脑活动异常的识别可能更具优势。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及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BD)患者额叶-纹状体环路对喜悦及悲伤面孔识别的反应有差异,但静息态UD和BD患者gamma波额叶-纹状体功能的差异性尚不清晰。本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