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体系下国际投资多边协定之影响

来源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调整,在国际法层面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国际条约中的投资规范主要集中反映在双边投资协定中。双边投资协定虽被各国使用多年,但其调整范围有限,而区域性投资协定与WTO有关投资协定则调整范围更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建立和WTO协定的全面生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外国投资活动的急剧增长,从而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国际规则对此加以规范。在这一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先后制定了一批规范性文件,为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有关国际立投资的国际法实践,主要反映为了WTO体系下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多边投资协定这三大国际投资多边协定,并对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1982年宪法在总体上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宪法,但也是有缺陷的。本文从1982年宪法的立法目的分析其缺失与遗憾,提出立宪目的是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与国家的根本任务,且确立一个列举与概括并举的政府权力体制,同时确立违法主体与违宪主体相一致的模式。综上所述,1982年宪法在其立宪目的上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如何改进宪法中存在的问题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现行宪法第62条所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从法律形式、法律内容、法律效力、法律地位以及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等多重角度作了非常细致和深入的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宪法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指出目前的"基本法律"制度作为法律形式不具有形式的完整性,作为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其内容和事项存在很大的缺陷。"基本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价值悖论,没有能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命权形势异常严峻,在警察执法中,使用武器不当是对生命权造成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警察使用武器中侵犯公民生命权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使用武器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警察执法中对生命权的保障机制.
从宪政监督的视角观察,所有的行政规则都应当纳入宪政审查机制之中。行政立法以外的普遍性规则在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为理论和实务所普遍接受的名称,仍旧处于一种非型式化的混沌状态。这既给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也有碍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所谓的行政规则主要是指由行政主体制定的除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现对行政规则的法治化路径选择问题作以比较分析,并初步认为,行政规则的司法审查只能作
马克思和列宁都反对将议会制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议行合一和尽可能地实现直接民主.但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统治进入其最后的阶段即帝国主义制度的阶段,无产阶级将采取以阶级革命行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则冀望于通过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正确领导,来直接推翻资产阶级的议会制.现实中的苏维埃政权没有能够符合列宁的关于苏维埃的梦想. 按照恩格斯等人(包括卢森堡)的观点,应该以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国
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纵横交错的权力关系网络的极其关键性的结点,成为地方参与中央决策,尤其是影响中央转移支付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亦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非法治化的表征.机构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地方参与中央决策的制度建构,以地方制度和民主监督的新安排来取代中央的管理职能,即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整顿规范"驻京办现象"势必推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进程.
宪政是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结果,在公民社会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在我国,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推动公民社会的兴起,然而目前离宪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发展公民社会是我国宪政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本文对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宪政建设工程启动情况进行简述,提出发展公民社会,要做好促进社会公平,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公民意识等工作,为宪政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
行政机构改革必须遵循人民主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行政机构改革应当法律化、制度化.我国宪法、组织法对行政机构设置、撤销、减少、合并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不能很好地发挥法律对行政机构改革的控制作用.应当加强对行政权的外部监督,强化法律以及地方权力机关对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控制.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存在许多违宪现象.必须予以杜绝."管办分离"除了加强行政机构的监管功能之外,并没有实现"小政府,太社会"和精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权与私权冲突下导致了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的疏导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协调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发挥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作用,有效的制约公权以打违法治政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权与私权和谐是促进民主法治、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主权者,一国精神所由寄也,故论国家者必明主权”。主权是与国际法的根基相关联的重要问题,没有主权,就没有国际法上的国家,也就没有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国际法。所以,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是国际法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欧洲联盟的加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日益明显,亟须学界对此作出反映,以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