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MOD16/ET(全球MODIS陆地蒸散发产品)和气候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ET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前期(2001-2008年)呈弱减少的趋势,后期(2010-2016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ET高值区主要为水域,其次为伏牛山区、秦岭山区和武当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林地,E
【机 构】
: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6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
【出 处】
:
第九届湖北科技论坛——河湖综合治理与保护分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MOD16/ET(全球MODIS陆地蒸散发产品)和气候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ET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前期(2001-2008年)呈弱减少的趋势,后期(2010-2016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ET高值区主要为水域,其次为伏牛山区、秦岭山区和武当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林地,ET低值区大体分布于水库周边低海拔丘陵和冲积平原区;②2001-2008年,丹江口库区地表ET整体为减少趋势,但98.35%的区域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2016年,丹江口库区地表ET整体为增加趋势,呈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占94.61%和5.39%,其中显著上升的面积占44.29%;(③丹江口库区地表ET具有很强的季节性,ET多年平均月值呈双峰型,分布于夏季7-8月份和冬季1-2月,且降水量峰值相对于ET峰值滞后约5-6个月;④2009年持续性降水是当年高蒸散发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黄冈市黄州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经区内38km,鄂东最大的河流巴河流经区内27km,区内拥有大小湖泊20多个.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内水环境质量逐年恶化,已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本文根据新形势下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初步探索长江、长河、遗爱湖水系连通工程在遗爱湖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措施,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了强化河道生态设计,打造真正的“生态走廊”,把城市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达到入水和谐的时代要求.通过分析渔洋河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生态治理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治理内容,阐述了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理念,并结合渔洋河具体实例,剖析了河道生态设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土地利用与耕作方式对非点源污染有重要影响.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例,基于长期野外观测实验,结合流域坡改梯工程实施前(2005)、实施中(2010)和实施后(2015)3个时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输出系数模型,研究了以坡改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流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流域土
基于长江上游110个独立流域水文站输沙模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土壤、地形、降雨、土地利用和岩性等方面分区探讨了侵蚀产沙区域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采用独立站点输沙资料可以较好的刻画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的分布特征.(2)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长江上游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控制,人为活动的影响是次要的.降水是侵蚀产沙的主控因子,土壤特性与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研究,结合国内面源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以现在基本国情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国内面源污染的发展现状,对现在面源污染防治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规划与建议.
为研究栀子花植物篱和石坎措施对石灰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阻控作用,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石灰土坡耕地上建立径流小区,进行野外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植物篱及石坎措施下水土流失及磷素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及保土固沙效应,能显著延迟地表产流时间、降低泥沙输出,栀子花植物篱对石灰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及泥沙的拦截效率优于石坎措施.栀子花植物篱对磷素流失具有较好的阻控效果,在降低径流和
现代化城市防洪从传统的安全性排水逐渐向滞蓄利用的方式转变,在不危险水域周边安全的前提下,湖泊尽可能滞蓄雨洪,抬高水位,体现城市湖泊景观功能,为居民打造良好的“亲水空间”.本文以枝江市金湖为例,提出汛限水位及景观水位的概念,对汛期不同标准的雨洪进行划分,针对大、小洪水情况采取不同的湖泊汛限水位,从而衍生传统静态景观水位和改进的动态景观水位两种方法,针对两种方法比较多个景观防洪方案,根据不同程度洪水采
选取大别山区典型小流域——文斗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托小流域控制站等野外观测设施,获取降雨径流实测数据和观测资料,开展小流域降雨产流过程的特征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小雨所占降雨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中雨、大雨、暴雨,所占比例分别为57%、17.1%、15.8%、10.1%,产流主要由暴雨和大雨形成.产流过程受降雨影响显著,且呈周期性变化,降雨越多,产流越大,侵蚀量也越大,降雨
鉴于传统的投影寻踪模型(PP)在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本文引入生物群体智能算法中的狼群算法对PP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投影寻踪模型的精准度.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则层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原理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5类分级标准.将优化模型运用到湖北省郧西县三个时间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研究中,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优化模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