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颗粒负荷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机理

来源 :第二届全国生物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磨屑钛颗粒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nsenchymalstemcells,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可能细胞分子机理,我们选用经体外传代纯化培养后的大鼠BMSCs(rBMSCs),与不同大小、不同负荷浓度的钛颗粒悬液共孵育不同时间后,分析钛颗粒对rBMSCs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表达,骨钙素、Ⅰ型胶原的分泌以及钙结节的形成)的作用,比较不同直径大小钛颗粒影响r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钛颗粒负荷后rBMSCs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和形成钙结节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减弱,尤其是0.9μm钛颗粒组的成骨功能蛋白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并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提示:钛颗粒负荷可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颗粒越小,抑制效应越强,从而导致人工关节旁骨形成代谢障碍,造成无菌性松动。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化骨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植骨替代品和/或基因载体,其在骨缺损的修复和脊柱融合的应用中已取得较大的成功,但目前对组织工程化骨中细胞,即位于载体表面细胞承受冲击应力后的存活情况及压缩对成骨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直接压缩冲击对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细胞存活和成骨的影响,以验证组织工程化骨压缩植骨的可行性.
目的利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磷酸三钙载体内扩增,探讨灌注培养法体外构建大段细胞-载体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对复合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大段磷酸三钙载体进行动态灌注培养(动态培养组)1、2、4周或传统静态培养(静态培养组)2、4周,观察、检测干细胞在载体内的扩增情况.结果通过葡萄糖日耗量、细胞活性(MTT比色法)检测以及电镜观察、硬组织切片观察、计量后发现:在动态灌注培养下,骨髓基质干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阳极氧化与电解沉积相结合的复合技术在Si(100)表面成功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Al2O3复合生物涂层.利用SEM、EDS以及XRD研究了HA/Al2O3复合生物涂层的形貌与组成.结果表明:PVD沉积铝膜在1M的H3PO4中以5mA/cm2阳极氧化后,获得了孔径约为1.5~3μm的多孔阳极氧化Al2O3;电解沉积后,在多孔Al2O3表面生成致密、Ca/P比约为1.6
大多数的生物软组织是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接近于不可压缩或者完全不可压缩的材料.研究生物软组织的力学性能主要是为了研究生物软组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在合理的力学模型的基础得到相应的本构关系,对发生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和病理现象给出力学原理的解释.本文中把血管或软骨组织等作为生物软组织中的夹杂,这些生物组织都作为超弹性材料,来研究夹杂对软组织变形的影响.
采用DSC/TG及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研究并分析讨论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固化过程.结果:实验结果发现表征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固化产物,即聚羧酸盐的分解放热峰随时间延长而发生了改变,并且它们对应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强度的变化.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Ca2+、Al3+与聚丙烯酸间的反应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使基体交联密度增加,强度上升。
炭/炭复合材料作为种植体在X射线下几乎是透明的,通过在炭/炭复合材料中添加金属钨可以解决炭/炭复合材料在X射线下的可视化问题.通过浸渍法将可溶性钨酸盐浸渍到炭/炭复合材料的孔隙中,300C下将钨酸盐转变成三氧化钨,在540~660℃温度范围内氢气气氛下将三氧化钨还原成金属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浸渍法可将可溶性钨酸盐浸渍到炭/炭复合材料的孔隙中,将浸入炭/炭复合材料中的钨酸盐还原成金属钨可以在一定程度
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与牙体修复学的解剖数据,建立了具有不同程度远中&&面(DO)缺损的人体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莫尔(Mohr)强度理论,比较银汞合金和树脂材料充填镍铬合金全冠修复在模拟口腔载荷下的牙本质最大莫尔应力值及应力集中部位,分析了采用不同材料充填的修复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保留了髓腔组织的修复体,银汞充填全冠修复的优势随着缺损区域的扩展变得明显;而对于没有髓腔组织的修复
本文以聚乙丙交酯共聚物(PLG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原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抗黄斑水肿药物曲安奈德微球,讨论了不同投药比和不同聚合物组成对载药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显示微球呈圆球形,粒径为1-5m,最佳投药比为10:7,微球的载药率为27.9﹪,包封率为67.75﹪.PLGA载曲安奈德微球在PBS缓冲溶液中具有较
骨缺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希望,工程化组织移植将成为骨组织修复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支架材料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多孔三维支架材料应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合适的化学表面、一定的强度,以利于细胞粘附、增殖、分化.同时,大量研究已证明,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活动,在生理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受
以圆柱型三维五向织物细观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单胞几何模型,推导出了编织工艺参数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计算公式,并用编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圆柱型三维五向单胞几何模型的正确性,为圆柱型三维五向织物在工程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