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化工大国,主流支撑基础是以石油化工提供的烯烃(乙烯,丙烯,丁二烯)与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原料平台与后续发展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烯烃,聚氨酯,聚碳酸酯,PET等)平台。然而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特征,导致我国由石油资源供应的芳烃始终不足,成为我国在各类大宗化学品均无剩、惟独芳烃需求量要一半多靠进口的独特局面。其内在根源包括:生产乙烯原料的轻质化导致副产芳烃的大幅减少,用作部分芳烃原料的液化气转向需求高涨的民用燃料,主要石脑油重整生产的芳烃还得用去支援高低硫汽油的辛烷值操持。由此,即使在近期原油价格大幅度走低,芳烃也低迷的事实下,我国缺芳烃的结构性局限并没有丝毫改变。与此同时,韩国与日本急速扩大的芳烃生产能力,仍然不断向我国倾销,正在急速抑制我国的芳烃产能放大与任何可能的替代路线。在此背景下,煤经甲醇制备芳烃技术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芳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清华大学与华电煤业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进行了3万吨/年甲醇进料的制备芳烃工业实验,取得了成功。在2014年又进行了催化剂连续3081小时的加压循环流化床装置(规模为20t/a甲醇进料)测试,性能稳定,为这类技术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坚实基础。本工作将介绍流化床甲醇与C5-C6非芳共炼生产芳烃技术,包括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基于880g催化剂的两段流化床中反应规律等。其意图是利用甲醇制备芳烃的放热反应与C5-C6非芳制备芳烃的吸热反应,实现热能耦合效应,既减化大工业过程中的各自高温移热或高温供热难题,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C5-C6非芳这类低值化工原料(成分复杂,单组分分离困难;用于液化气太重,用于汽油太轻)的出路问题。同时也为同时具有煤与C5-C6芳烃资源的区域提供更好的工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