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明确大豆秸秆养分释放特征,本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将装有大豆秸秆的网袋直接覆盖于垄沟中,定期取样,分析大豆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情况,探讨在白浆土条件下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中期接近停滞,后期较前期慢。经过18个月腐解,大豆秸秆累计腐解率为74.51%,秸秆腐
【机 构】
: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明确大豆秸秆养分释放特征,本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将装有大豆秸秆的网袋直接覆盖于垄沟中,定期取样,分析大豆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情况,探讨在白浆土条件下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中期接近停滞,后期较前期慢。经过18个月腐解,大豆秸秆累计腐解率为74.51%,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率表现为K>N>P>C。大豆秸秆氮素释放率为77.78%,磷素为61.36%,钾素为98.49%,碳为58.95%。根据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秸秆还田后应加强水分管理,以促进秸秆腐解;前期施肥应减少钾肥用量,后期减少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
其他文献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合理氮肥运筹,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竞争能力和群体互补促进作用,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提高群体产量和效益。大豆产量、品质、植株干重以及总效益与施氮量拟合的二次曲线峰值在根瘤菌拌种和未拌种条件下所对应的最大施氮量各不相同,所以在决定具体施氮量时,需分别通过大豆产量目标、品质目标或总效益目标确定最大
2010~2011年,采用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特大粒夏播菜用大豆—新大粒1号生育过程的部分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分期播种试验中,播期越早,播种到采收鲜豆荚的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5月20日播种的全生育期144d,7月20日播种全生育期94d.新大粒1号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是45~50d,结荚到采收鲜荚的时间不能少于40d。5个播期中,产量最高是7月5日播种,11518.5kg/hm2,
大豆是人类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在大豆产量相关的性状中,分枝数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分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目前有关种植密度对大豆分枝数的影响以及大豆分枝特性分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东北生态区共58个大豆品种,研究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分枝数的影响。同时结合不同品种分枝性状数据对品种的分枝特性以及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无效
大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但在生产中,草害严重影响产量。我国北部高寒地区是大豆集中产区。由于常年连作,喷施常规除草剂,导致田间杂草群落单一化,一些抗性杂草富集;另外,传统除草常将多种类型除草剂混合施用,由于拮抗,导致农药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本研究以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品系为材料,通过对田间杂草物种调查,分析不同除草方式、不同中耕方式对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以组装适合
近年来中国局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对大豆生产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目前在生产上的一些大豆抗旱栽培模式;化学和生物抗旱技术措施应用;以及滴灌栽培与喷灌技术应用等,对大豆抗旱栽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为了把大豆单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特进行五元素全层施肥技术研究,以观察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五元素”复混肥是由硅、钙、氮、磷、钾等5种中、大量元素组成,本试验包含总成分含量为50%、52%、55%的3种复混肥。“全层施肥”技术是指在整地作垄前,将肥料用机械均匀的喷施于土壤表面,或用人力将肥料均匀的扬撒于土壤表面后,立即进行机械旋耕灭茬作垄,在机械旋耕灭茬过程中将肥料均匀混于20 cm深的耕作层内。研
中国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作物秸秆量大,根茬过高,使用被动式防堵装置,无法解决免耕播种时秸秆和根茬造成的堵塞问题;现有的主动式条带旋耕防堵装置,部分地解决了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免耕播种存在的秸秆堵塞问题,但旋耕后的土壤与秸秆混杂在一起,无法形成优良的种床环境,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新的秸秆和根茬处理方案,研制了一种用于覆秸麦茬地免耕播种机的动力驱动定轴刚齿式清秸覆秸装置,并对该装置
东北北部地区是中国大豆生产主产区之一,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占当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80%。然而,该地区分布有各种类型中低产田面积约905.9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0%,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大豆生产。因此,本研究针对东北集约化大豆主产区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盐化碱化土壤、沙化土壤、酸化土壤等),根据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和大豆生长不同时期需肥规律和特性,进行大豆优化施肥等养分管
大豆是需水量大、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的不耐旱作物。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开花后鼓粒期,水分成为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保证供给适宜水分才能获得高产。灌溉和施肥被视为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如何把灌溉和施肥两项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目前栽培技术研究中的一项新兴课题,在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中以滴灌与施肥相结合比较方便且容易控制,使用普及率较高,是解决中国水资源不足、利用率低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
为了掌握和了解贵州大豆生产情况,从中找出贵州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贵州发展大豆产业所需求的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贵州9个县的35位农业技术人员和150户农户2011年的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资料、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核算、评估。结果表明,贵州大豆总播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52.53%,大豆与玉米间、套面积占大豆总播面积的92.20%;大豆间套单产701.4 kg/hm2,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