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仿沥青“A”测定和族组分分析方法的改进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o3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饱和烃和芳烃是原油和沉积岩中普遍含有的成分,它的组成与石油原始有机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原油及岩石抽提物经柱层析分离可得到饱和烃和芳烃等馏分,再通过色谱、质谱仪检测可获得碳优势指数、奇偶优势指数、甾、萜烷类等生物标志物多项指标,能提供原始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有机质成熟变化等信息,可判别生油岩好与坏,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等方面的技术指标.氯仿沥青“A”测定和族组分分析方法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分析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提高,直接会影响仪器的检测结果。原方法氯仿沥青“A”使用的氯仿抽提,一部分高分子量的不能完全抽提出来,抽提时间短,影响氯仿沥青“A”测定量;其二,芳烃中有饱和烃,芳烃损失率高,回收率偏低,直接影响饱和烃、芳烃的质谱定量检测结果,新方法的建立提高了饱和烃和芳烃分离精度。
其他文献
有机质成熟度是衡量烃源岩生烃能力、反演生烃和储层演化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一个地区或某一烃源岩系生烃量及资源前景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笻竹寺组、龙马溪组、下马岭组自然样品及热演化页岩样品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发现孔隙发育受控于成熟度,伴随着成熟度升高,有机质孔发育。随着沉积埋藏的进行,储层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导致页岩有机质元素含量、有机质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同时伴随生烃和孔隙演化,宏观上表现为成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DBTs)是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一类重要的含硫杂环芳烃化合物.自上世纪80年代有研究者报道原油芳烃馏分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及C1-~C3-取代的烷基二苯并噻吩类以来,DBTs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在油气勘探中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及相关烃源岩有机质的沉积环境、成熟度判识、油源对比以及示踪油气运移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DBTs在运用参数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运用“三药”系列的
轻烃(C6-C15)是油气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尤其赋存于凝析油和轻质油中.原油中的轻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但因其具强烈的挥发性而很难进行系统性研究.轻烃参数的应用可以丰富对油气研究中除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手段,也可以弥补原油传统生物标志化合物的不足。Mango提出的轻烃的稳态催化裂解理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轻烃形成理论,而本次模拟实验也验证了Mango基于稳态催化裂解理论而提出的K1不变特
近年,PDC钻井技术越来越普及,而所获钻井岩屑由于太细碎,给录井及评价工作带来困难;致密油勘探开发方兴未艾,由于致密油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迫使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人员在岩层生油条件评价及含油性研究上必须有新思路,创建新方法.本文立足于地球化学录井技术,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通过增加对研究岩样的预处理措施及改变分析流程,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地化新参数,从而达到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科研潜力,对岩层生油条件及含
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饱和度是分析开发动态、计算油气储量及提高采收率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浅层疏松砂岩稠油资源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开发,但浅层疏松砂岩储集层岩心强度低,不成形,常规测试方法难以准确测定其物性参数和流体饱和度,给勘探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探究实验从真实含油砂岩储层特性出发,选取地质资料丰富、成藏条件良好,储层具有代表性的
页岩气井经过压裂改造后,示踪剂技术在评价压裂诱导裂缝导流能力、压裂液返排效率、产油气贡献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选取生物稳定、化学稳定、检测灵敏度高、目标地层岩石及地层水含量低的卤代烃作为油溶性示踪剂,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内标法定量检测示踪剂的方法,共筛选出油溶性示踪剂14种.结果表明:压裂返排液对示踪剂的检测定量影响较小,该测试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适合用于压
致密砂岩是近年以来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它的高效开发对保障油气产量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物性差、发育溶蚀孔、孔渗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这些特征加大了其开发的难度.本次研究利用改进的核磁共振高温高压驱替装置开展了重水驱正十二烷(开发模拟)和氟化油驱替饱和地层水(成藏模拟)实验,以期揭示致密油成藏和开发过程。
前人有研究表明,Ⅰ型干酪根在Ro0.5-2.0%,氢指数降低90%以上,生烃潜力已释放,推断高演化烃源岩生烃潜力极小.也有研究认为,有机-无机复合生烃作用使得深部流体中氢的加入,可显著提高烃源岩的生烃效率,在深部流体影响下,盆地深部广泛分布的贫氢烃源岩(高成熟度烃源岩)仍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本次研究通过高演化干酪根无水、加水生烃模拟实验。高演化烃源岩样品采自四川盆地AW1井龙马溪组页岩,等效Ro=
利用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不仅可以进行油源对比,而且可以推断母源的沉积环境、成熟度、确定油气运移期次、油气充注史和成藏期次等.由于流体包裹体个体非常小,大多数长径小于10μm,因此对于含油包裹体的组成分析是具有极高难度的一项分析技术.对包裹体的成分研究主要有群体包裹体分析法和单体包裹体分析法。群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很难准确获取同期次的研究样品,致使群体包裹体样品的分析结果代表性差,地质应用意义大受影响。
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碳数分布主要在C14~C16,在沉积记录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们在海相、湖相和沼泽相环境形成的沉积地层和由此沉积地层生成的原油中均可检测出来,这类化合物目前大多用于说明有机质的来源或原油的成因类型.对原油M/Z123质量色谱图研究发现,按当前现行的原油族组分分离方法SY/T5119-2016,溶剂挥发恒重后的二环倍半枯类化合物损失严重,且规律性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计算地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