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明十三陵其雄伟的建筑,完整的体系,悠久的历史,构成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拟对明十三陵石雕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研究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
【出 处】
:
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暨首届居庸关长城文化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十三陵其雄伟的建筑,完整的体系,悠久的历史,构成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拟对明十三陵石雕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研究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十三陵陵区周围有一道屏障建于明朝,时称边城,周围设有二门、十口,它和陵区其他建筑一样,是明陵古建筑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就明朝营建陵寝中的能工巧匠,建筑大师蒯祥及其家史作了简介,并对蒯祥在建造北京,紫禁城,参与、督工修建明十三陵的景、裕二陵作了介绍.
定陵的墓主人是明朝第13个皇帝朱翊钧,他10岁称帝,20岁就为自己筹备陵事,21岁便选定了陵址,并着手建造陵墓,本文就定陵的营建、定陵陵寝建筑的特点作了介绍.
居庸关地处关沟腹地,为三北防林北京段绿化重点地区,固战乱,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固,居庸关长城修复前破损极为严重,1993年5月,由中国长城学会设计着手进行修复,于1994年10年竣工.
本文就居庸关长城文化的内涵作了分析,作者认为要开发居庸关这一方向旅游景点,就要在国防文化和平文化和游览文化、山水文化上作文章,增加其旅游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本文就居庸关创建年代及位置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由于文献记载互相有差异,综合文献及城关建筑史可推知四镇三关志和两关志记载是比较可靠的,另外当初居庸关的遗址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地形调查,并且其构想是颇为成功的.
本文透过居庸关的历史的缩影,可以了解2000多年来我国政治、军事、经贸、文化、建筑、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演化和发展,从而可全面研究居庸关的历史作用.
明代长城上有两座关城曾经挂过"天下第一雄关"匾额,一处是嘉峪关,另一处则是居庸关,而居庸关几乎被人们忘却,最近居庸关修复,经专家论证,才又挂起了"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
关于长城,比较有代表性的说它是保守与封闭的产物,是华夏民族身上的巨大锁链,又是造成民族隔阂与分恨的渊薮.
为防御来自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的扰掠,明朝非常重视修建长城,洪武以后诸帝在二百多年中几乎没中断过对长城的修筑,但在以后,随明政治腐败,内部各种尖锐,国力日衰,长城就逐渐为消极被动防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