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宜”台风中热力扰动与对称涡旋的相互作用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WRF 模式模拟了0704 号“万宜”台风的发展演变,并从数值模拟结果中提取了一个对称涡旋作为基流廓线。然后利用三维涡旋扰动分析和模拟模型(3DVPAS)中模拟一个非对称的纯热力扰动在该对称涡旋中的演变及演变的热力扰动对对称涡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热力扰动在该对称涡旋中的演变可分为快速调整和准平衡两个阶段。在快速调整阶段,扰动沿径向内外同时传播,向外传播的扰动逐渐减弱,内传的扰动不断在眼壁附近聚集。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在内聚集的扰动开始向外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外传播的扰动逐渐减弱。在热力扰动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螺旋带的发展及消亡。将热力扰动叠加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处,产生的螺旋带状的扰动的范围及维持时间长短不同。叠加距离台风中心较近的扰动使得对称涡旋增强,而叠加在距离涡旋中心较远的扰动则使对称涡旋的强度减弱。如果将扰动叠加在不同的高度,对称涡旋强度的变化也不同。扰动中心处于5km 时,对称涡旋增强(或减弱)的速度较扰动中心位于7 km 的情况。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应于实际热带气旋来说,靠近眼墙的内雨带的凝结潜热释放一般使得涡旋强度增大,而远离中心的外雨带上的对流加热则一般使得涡旋强度减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得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更迅速。
其他文献
利用在广东省茂名市近海记录的台风“黑格比”(0814)登陆前后近海层风廓线与湍流风速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近海层大气的湍流动量交换参数,以期认识强风情况下的近海海气动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梯度风方法得出的动量通量与拖曳系数,与超声直接测量的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从而证实了梯度风方法在强风条件下的可行性。梯度风数据显示,当海面上方10 m 处风速U10≤24 m/s 时,摩擦速度(U*)随风速的增大而
我国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能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等带来不便。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面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显得更为脆弱,因此有必要加强热带气旋方面的研究,以此作为防台减灾的参考依据。目前对于热带气旋基本气候特征的研究往往集中在频数、强度等方面,且基本上是单独进行分析。即使定义了一些热带气旋综合指标,如PDI、ACE、TDP 等,这些
2010 年1013“鲇鱼”(MEGI)台风,是2010 年西北太平洋唯一达到Cat5 的顶级台风,也是全球各洋(海)域3 个达到Cat5 最强的热带气旋,也是2006 年以来登陆菲律宾最强的台风。1013 号台风“鲇鱼”10 月23 日在福建漳浦六鳌镇登陆,登陆时的风速达38 米/秒,是1949 年以来登陆福建最晚的台风,也是登陆福建强度最强的秋季台风,登陆时漳浦县沿海气温远远低于其生存的24℃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沿海自动站、海上浮标站、雷达、NCEP 再分析等资料,寻找“莫兰蒂”影响福建期间,福建的风场分布特征。发现我省具有中部沿海起风早,台风临近登陆点附近风力突增,总体风力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浮标站资料和陆上风之间的大小变化和台风位置密切相关;海区大风分布主要集中在台风环流的东侧和福建北部海区。进一步分析天气形势、台风路径、结构、强度及地形对影响风场形成的贡献。发现台风本身的强度和结构直
“莫兰蒂”台风是近海生成,快速发展和登陆的小型台风。在其发展和移动的过程中,高空低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空低涡通过涡度平流、正位涡的下传和高空的强辐散,改变了“莫兰蒂”上空的环境场,提供了有利热带气旋发展加强的环境条件。同时高空低涡的影响台风引导气流的变化,导致“莫兰蒂”的打转和快速转向北上。
2010 年第13 号超强台风“鲇鱼”路径曲折,各家预报分歧大。进入南海海面后,其移动路径突然由偏西方向转为偏北方向,临近登陆前折向西北方向,并在福建漳浦县沿海登陆,成为1949 年以来登陆福建最晚的台风。它发生在引导层明显降低,台风路径以低层东风引导为显著特征的秋冬季节,预报具有相当的难度。“鲇鱼”预报的难点:一是在高原南侧没有南支槽东移,而西风带有冷空气南下造成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70
台风的非对称内核以及螺旋雨带的分布与中尺度波动传播密切相关,但是观测无法连续捕捉到这些特征,为了详细研究台风内部的波动特征,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1 对“莫拉克”台风登陆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较好地模拟出台风的路径,模拟的气压与观测趋势总体接近,模式较好的再现了台风在登陆台湾之前的加强过程,以及登陆之后的衰减过程.对台风登陆过程中波动特征进行分析,低波数波动的传播主导强对
本文利用美国NCEP 提供的1°×1°的FNL 资料和中尺度WRF-ARW 模式研究了热带气旋(TC)动力季节预报的可能性,通过在27km 的粗网格中运用张弛逼近技术(Nudging),对2006 年7-9 月西北太平洋TC 活动进行了长达92 天的连续数值积分。与观测比较表明, WRF 模式不仅较好地模拟了MJO 和准双周振荡的活动情况,而且模拟的TC 频数、移动路径和强度都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
本文应用区域自动站10 分钟加密的风场、气压场和变压场资料,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2010 年10 号“莫兰蒂”台风登陆地点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莫兰蒂”台风于2010 年9 月10 日03 时(北京时)左右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深沪之间沿岸登陆,登陆之后沿着晋江市东部镇(街)向NE 移动,于3:40 前后进入石狮市宝盖镇附近,然后转NNE 移动,穿过石狮西部镇(街)再次进入晋江市,之后转NE 方向移动
利用NCEP/NCAR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OLR 资料和上海台风所编辑的《台风年鉴》资料,对2008 年6-10 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频数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导致2008 年6-10 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异常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08 年6-10 月西北太平洋仍处在台风偏少的气候背景下,海温、垂直运动、对流活动、高低层风场的分布型等特征均与少台风年相似,不利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