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城市发展模型,特别是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与其他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模拟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以智能式算法结合元胞自动机来构建智能式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模型的新思路以及在构建模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他文献
采用空间技术手段,获取龙川江流域1992年以来的三期地表覆被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川江流域地表覆被数据进行栅格转换和地图代数运算,形成有复合数据结构的新栅格数据,以此为数据源分析龙川江流域1992年以来地表覆被变化的环境侵蚀效应.结果表明:①流域地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林地、草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与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②耕地向林地、草地的转移,草地向林
根据200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和2008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应用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参数,结合潞西市实际,测算了近8年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潞西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近8年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近8年来,潞西市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已由2000年36.76亿元增至2008年的39.15亿元,2008年单位土地平均
根据2007年和2008年两年内对龙川江楚雄水文站的不间断采样分析,对龙川江N、P含量特征及其输送通量进行研究.氮输出以NO3--N为主,超过氮素输出总量的50%,磷输出以悬浮颗粒结合态磷(PP)为主,占总磷输出量的99%,PP随悬浮颗粒输出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分析得出龙川江各形式N、P输出通量主要受径流量所控制,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共向下游输送约12.5tN和1
天山北坡中山带是我国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发育最集中的地带,但关于针叶林、林下土壤及其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选择天山北坡的三工河和玛纳斯河断面作为研究区,采集各断面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天山北坡山地针叶林土壤性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因素对天山北坡针叶林发育的控制作用.受大气环流和地貌格局影响,玛纳斯河断面针叶林林带垂直带宽度大于三工河断面;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各断面
土地需求旺盛和土地资源短缺的供需矛盾是现阶段国土管理的一个瓶颈,土地集约评价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日前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内涵挖潜、文献研究、政策解读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资源环境适应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层次性原则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奠定
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认为既有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又存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并针对这两方面原因提出了具体实施途径和措施,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空间布局战略是主线.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为今后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和整理提供参考.本文运用Google Earth软件,通过对全国范围农村居民点布局形式的考察,提取我国现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形式的共性,予以总结和归纳,即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发展可分为自组织形式和有意识规划阶段,居住格局以宅院式为主,布局方式多依照道路及河流的纹理和走向
Developing an eco-friendly land use pattern is a key content of and one of the best starting points to realize the propose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ociety.Land use planning is a basic tool for carry
以珠三角地区六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新产业开发区为例,运用熵值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定量分析各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高新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为接近,需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其效益,加强区内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本文通过检索CN心数据总库上有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文章,提取这些文章的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然后在共词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基拙上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在土地学科领域研究结构、研究热点、存在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是综合阐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在土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土地节约集约的一些建议,为从事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信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应当加强:①对土地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