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化的立法建议

来源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wreoksb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灾害长发国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 把防灾减灾纳入法制化轨道,怎样发挥立法规制的有效性与功用便成了目前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中, 笔者基于对目前我国关于防灾减灾方工作式的认识,从灾害防减工作自身需求角度与社会权益的合理化 分配角度分析了加快防灾减灾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构建防灾减灾法制 化的立法思想,进而引发更多学人对此问题的思考。
其他文献
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中,企业和公民都是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的重要外部参与主体。国 家治理结构和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决定政企关系的重要因素,企业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 机会和空间与地方政府决策者选择的战略目标直接相关。论文以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为个案 解释了企业获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机会的原因,测量并解释了企业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空间。发 现单一型国家治理结构决定了政企关系的工具价值属性,地方政府赢得
阶层分化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它既能够突破原有社会的束缚,形成新的发展结构, 又会因为“一致性的分裂”,造成对社会稳定的成冲击。因而,阶层分化往往凸显出“破坏性” 和“发展性”两种特性。在变革社会中采用何种整合机制,既能为阶层分化设定条件、规避分化 的破坏性;又能转化阶层分化出来的新结构、发挥分化的建设性,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英、美、日、苏等国的经验教训。
风险感知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并借鉴当代风险感知理论和 方法,有助于我国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理论及实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系统地论述当代风险 感知理论的主要流派——心理测量流派和文化理论流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展望风险感知理 论研究的后现代转向和学科融合研究趋势,最后总结学界对风险感知研究中关于公众感知的现实 意义这一最核心问题的主要论争。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所做出的 战略部署,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本文借用金融学中的“三元困境”这一术语,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现实问题所做的 梳理与探究,提出“强势”的中国政府、尴尬处境下的社会以及社会组织和“弱势”的民众群体是 社会管理创新的三大制约因素,我们必须要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的经验
非正规就业的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城镇社会保障?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和社 会保障的动态理论框架,阐述政府吸纳和排斥非正规就业者、企业进入、退出正规部门和逃避责 任、个人参保的能力和意愿对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覆盖的影响。运用珠三角2006、2008、2009 年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本文的理论假设基本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签 订劳动合同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是提高社会保
尽管目前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行政效率等政府执政绩效和行政能力方面还存 在诸多困境,然而这并不导致当下政府信任危机的唯一原因。政府信任源自民众对政府认知与预 先期待之间落差形成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落感。通过对2008-2011 年近四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分 析发现,当下的政府信任危机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总体性信任危机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刻板印 象和“塔西佗陷阱”的影响,政府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被
技术与制度的关系问题历来都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形成了三种 截然不同的论调:一种强调技术变迁对制度变迁的决定作用,被称之为技术决定论;另一种强调制 度变迁对技术变迁的决定性作用,被称之为制度决定论。除了这两种主要论调之外,也有部分学者 提出了一些调和的或者与众不同的其他论调,统一称之为第三种论调,就是强调技术和制度互不 共同决定制度的变迁,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本身出发,利用奥
目前我国城市公交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回潮现象,引起了学术界 对公交服务市场化改革及未来发展的审慎思考。针对该问题,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我国公交行业现 行运行模式,剖析市场化改革失败的缘由,挖掘出深层次的起因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提供机 制方面市场化程度不够,以及政府监管不力。提出建立国有民营模式来进行改革,进一步深化政 府与市场的合作内容与形式,并通过分析其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公有
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及民族主义研究中任何一个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便是,“中华 民族”是如何形成的?西方学界在阐释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原生主义 与现代主义两大基本的理论范式,然而每一种范式都遭受着不同的批评,两种理论之间也是纷争 不断。文章在对两种理论本身及各自面对的挑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范式在解释“中 华民族”形成问题上的可取之处及问题所在,指出了运用一种以现代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风险与之相随也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对于突发环境 事件,事前预防比事后处置的成本要小得多,因此,应从规划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日常物资储备、突发 环境事件处置队伍组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机制,以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加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