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少见病。普通X线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CA诊断价值十分有限,已证实CT是诊断脑CA的有效方法。MRI的应用为CA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作者收集本院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经MRI确定的152例脑CA影像学资料。探讨MRI对脑CA的诊断价值。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郑州 450052
【出 处】
:
第六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ISMRM)、山东省第十五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少见病。普通X线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CA诊断价值十分有限,已证实CT是诊断脑CA的有效方法。MRI的应用为CA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作者收集本院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经MRI确定的152例脑CA影像学资料。探讨MRI对脑CA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评价MR/对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被证实的57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病例的MRI资料,对18个征象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MRCP,动态增强前后的脂肪抑制T1WI。结果: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1)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信号异常;2)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
目的:研究和阐述肝腺瘤的超声(US)、CT、MRI以及DSA的表现,探讨影像学诊断肝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腺瘤的US(8例)、CT(8例)、MRI(5例)和DSA(4例)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8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无肝硬化背景,直径1.0cm~7.0cm,其中2.0cm~4.0cm 5例,1.0cm~2.0cm、4.0cm~6.0cm、6.0cm~7.
目的:探讨MRI 3D 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方法:30例胰腺癌常规MRI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12例2D FLASH,18例3D VIBE序列扫描)。测量增强后胰腺-病灶的信号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判断胰腺癌周围侵润及转移情况,评价肿瘤可切除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DVIBE增强后各期胰腺-病灶的CNR均高于2D FLASH序
目的: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76岁,中位年龄34.6岁。13例中4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6例CT和MR检查、3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4例为穿刺活检证实;9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
目的:比较MRI与99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以来的MRI与99Tcm-MDP骨显像诊断的骨转移瘤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MRI检查阳性者15例,病变检出阳性率为100%;99Tcm-MDP骨显像阳性者13例,病变检出阳性率为86.7%。统计的阳性病灶数目总计95个,MRI检查中T1WI序列发现阳性病灶93个.阳性率为
目的:采用GE公司提供的电介质垫,研究其在降低电介质伪影方面的作用。方法:使用电介质垫前后扫描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像并测量伪影区域和对侧相应位置无电介质效应区域和右侧臀大肌及距离床面200mm的腹壁一侧空气的平均信号强度和标准差,用SSP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在使用电介质垫后,伪影区域组织信号强度改善,伪影范围缩小。除电介质效应外.同一患者两次扫描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的:获取正常人脑组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densorimaging,DTI)及纤维束成像(fiber tractography)图,定量分析正常人脑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内在特性。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3T磁共振扫描仪,AS-SET-SE-EPI脉冲序列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扫描成像。分别测定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双侧内囊
髓上皮瘤(Medulloepithelioma)是一种分化程度最低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WHO分级为Ⅵ级。非常少见,只占小儿肿瘤的1%,预后极差。本文对1例患有大脑半球髓上皮瘤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脑皮质区巨大占位,并有囊变、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显示实质强化明显时,鉴别诊断应包括胚胎性肿瘤。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估计病变为恶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决定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MRI对线粒体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为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脑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者脑内病灶多发,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多呈对称性.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位于颞顶枕叶后部及基底节等处,并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线粒体脑病少见,MRI表现多样,当MRI表现为灰质异常信号、不典型梗塞或白质病变且合并临床难以解释的多系统症状时,应考虑到该病的
目的:大脑脉络膜裂囊肿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的神经上皮性囊肿,其发生部位位于大脑的脉络膜裂区域。横轴面影像易于和颞叶脑实质内的囊性病变混淆,而MR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本文收集15例脉络膜裂蠼肿,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探讨MR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MR诊断为脑部脉络膜裂囊肿16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3-68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头痛3例.头晕4例,抽搐2例,情绪异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