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概念,并从学生数量、层次结构两个方面,以留学生教育角度分析了中国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
【机 构】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概念,并从学生数量、层次结构两个方面,以留学生教育角度分析了中国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提高馆员素质,提升图书馆内涵,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图书馆管理的面前,也理应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重视。本文分析了馆员素质的含义,并对如何提高馆员素质,丰富图书馆内涵进行了探讨。
图书馆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培养青少年素养方面,舞台广阔且义不容辞,笔者认为图书馆有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数字环境,不断创新服务能力,切实履行教育职能,成为青少年素养建设的重要阵地。本文阐述了青少年基本素养构成,分析了图书馆在青少年素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图书馆在青少年素养建设中需加强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区域高等教育生态多样化发展包含三个层面,就高校个体而言,要不断创新;就高校种群而言,必须保持合理的生态分布;就区域整体而言,要突出特色。推动区域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一方面,高校要自我调整,不断创新,突出特色,并且在生态系统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鼓励高校特色办学,引导高校在生态系统中合理定位。
黑龙江省是高等教育发展较强的省份,高教建设取得了较大的业绩,《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对黑龙江建设高教强省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中的“五个一批”较好地结合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方案很好地设计了地区与学科结构的关系,在地区高等教育中提出了“1115工程”。本文分别阐述了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黑龙江省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
当代中国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必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要科学判定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然后厘清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系,进而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路径。具体而言,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从“路径依赖”走向“文化自觉”;需要合理界划政府、大学和市场的边界,从“相互博弈”走向“良性互动”;需要提升中国经验,从“拿来主义”走向“理
均衡发展是发达国家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之一。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遭遇资源短缺、竞争力不强、政策失衡等多重困境,均衡发展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强烈的政策诉求。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应当高度关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才有希望,高教强国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教育理念创新是有条件的,是服从与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基于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语境,本文认为教育理念创新需要做到“四个需要”,即需要站在国家的立场,需要处理好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坚持“能动的反映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种释义,一是把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强大,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二是依靠高等教育把中国建设强大。本文对阐述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并指出高等教育强国既指质量又包括数量,而数量是基本的。国家应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各类高校要正确定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剑桥大学是世界顶尖大学,为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世界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成功经验和办学特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剑桥大学的基本概况,着重分析剑桥大学的办学特色——优美的环境与无穷非凡的科学魅力、功能全面和自主性强的学院制、闻名遐迩的“剑桥现象”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思考与建议,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为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中国正在努力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通过探寻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真谛: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开明及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国家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柏林大学的创建;习明纳、研究所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创设、德国教授典型的学者特征、技术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等,以期对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目标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