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节选)

来源 :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_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部委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总是造成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不得不考虑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的适当动力应包括扩大利润的强烈愿望,由国有企业职工直接控制企业,从社会意义上来看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办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由管理人员控制企业会加强这些企业扩大、改进和革新的积极性。另一种做法是把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权交给一个董事会。这样的董事会应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集体和社区企业将来在中国的中型企业中可能构成相当大的比重。
其他文献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中国政府补助各类会计事项作了规范,有利于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和国际趋同。本文通过剖析航空公司直接减免营业税会计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解读政府补助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相关内容,提出对政府补助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补充和完善建议。
目前,中国物流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基础较为薄弱。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物流企业所适用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法规也比较欠缺和分散,正处于试点、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本文拟对物流企业面临的税收制度、税负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税务筹划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希望对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节减税金支出有所裨益。
通过实施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中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一揽子计划更多的只是扭转和遏制住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而在解决造成此轮经济增速下滑的结构性矛盾方面进展并不大,有些矛盾甚至还有所加重,面对长期积累并导致此次经济增速下滑的结构性矛盾,我们不应该再在粗放型增长路径上继续蹒跚前行,必须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当前困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政策选择上,要科学做加法、勇于做
本文主要讲了三个观点:中国现阶段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必然性,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特定时期,政府主导型投资有其合理性,但是不能常态化。要批评的是,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具有长期化倾向,需要引起注意:必须调整财政投资方向,把提升民间投资接续能力作为财政投资的着力点。
本文从中国的出口量、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方面阐述了国内的市场潜力。但是中国的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交易成本还要低,面临的障碍不是30年前、20年前硬件的问题,而是软件的问题。通过给民众更多的自由,给企业更多的自由,使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中华大地可以自由迁移和刍由做生意,发掘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把中国市场做大做强。
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今后30年的增长要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增长的支撑,要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引导到国内消费方面。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很多社会体制问题密切联系。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把深入改革的方向引入社会领域,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社会体制改革,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未来30年中国的持续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配合城乡统筹战略实施,深化土地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的面积;在全国规划农业发展带,使耕地受到永久保护。为了弥补农业保护区农民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放弃工业化而牺牲的利益,需要大规模占用农地发展工业的区域给予农业带的农民以经济补偿。为此需要全国实行跨省区的土地交易,实施全国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户承包地流转,实现
文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后金融危机时代拟定了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经贸合作发展的新高度,将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针对协议签署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本文从企业理论发展和企业改革成绩出发,进一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未来的重点或者说增长点在哪里。谈论企业微观机制和体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说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二是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现如今中国企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后发优势的确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机遇,今后要做的事情是应该把区域发展战略扭回到比较优势的轨道上。
厉以宁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厉以宁的个人经历,阐述了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进程。面对批评与质疑,厉以宁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在他的坚守中,股份制理念由边缘走向主流,由构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经济终于自信地站在了世界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