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方法:对已行系统病因学检查,并且流产后成功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的82例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高龄复发性流产与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原发性流产与继发性流产的病因分布,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结果: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复发性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无明显
【机 构】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广州 5102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原因。方法:对已行系统病因学检查,并且流产后成功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的82例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进行分析.并比较了高龄复发性流产与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原发性流产与继发性流产的病因分布,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结果:高龄偶发性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复发性流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不同流产次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高龄复发性流产的最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88例,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2组,A组(孕28≤孕周≤31+6周)34例,B组(孕32≤孕周≤34周)54例,比较两组期待治疗时间、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A组期待治疗时间(13.00±0.66)天,B组(8.15±4.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2.
本文利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早、中孕期胎盘体积、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胎盘床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胎盘体积、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胎盘床血流参数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早、中孕期胎盘体积、双侧子宫动脉血流相关参数(P1、RI、S/D值)、胎盘床血流RI值对孕妇远期发生FGR具有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全国各地区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以及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39家医院112138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分析。结果:112138例住院分娩产妇中,24周以上剖宫产61084例,平均剖宫产率为54.47%,最高地区达71.59%。无指征剖宫产共16197例(占剖宫产总数26.52%),居剖宫产指征首位,分娩结局分析显示:无指征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并发症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状况,并对妊娠期甲状腺筛查提出建议。方法:选择289例孕妇进行横断面研究,对入选孕妇及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与阴性者的患病率进行比较,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与TPOAb、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SH水平与TPOAb正相关,与FT4负相关;妊娠中期TPOAb阳性孕妇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高于TPOAb阴性孕妇,两患
目的:探讨宫缩抑制剂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共109例.妊娠34周前存在产前出血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均进行促肺治疗。妊娠中晚期出现明显阴道出血或规律宫缩的产妇,使用宫缩抑制剂治疗。期待治疗的目标孕周为37周.比较其妊娠期间阴道出血及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结果:妊娠期间使用宫缩抑制剂的产妇,平均延长孕周4+6±5周,24小时内分娩率为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在NICU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58例新生儿采用桡动脉、颞浅动脉、胫后动脉等不同部位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的变化,通过动脉置管抽血监测血气分析、生化指标,指导临床治疗。结果:58例患儿均无感染、空气栓塞、血栓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置管后出现肢端轻度发白拔管后症状好转,1例拔管后穿刺侧肢端出现轻度发给,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纯的挠动脉置管不能满足临
目的:探讨HMGBl-TLR4信息途径在子痫前期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培养小鼠胎盘滋养细胞(PMT)与腹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MTT检测缺氧PMT及MAECs活性,Annexin V-FITC检测PMT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MT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MAECs 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M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出生当日SD新生大鼠,按不同的造模方式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A组大鼠人工喂养,B组(共6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为人工喂养+LPS灌胃,C组大鼠采取鼠乳喂养+LPS灌胃,D组大鼠为鼠乳喂养的正常对照组。每日定时称量体重。结果:A、B组体重不增或下降,C、D体重上升,A、B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30mg/kgLPS+人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就诊于四家医院的妊娠4~20周先兆流产患者127例,按妊娠周数分早期妊娠组(妊娠4~12周),中期妊娠组(妊娠12~20周).早期妊娠组随机分为间苯三酚治疗组(A组,n=38),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n=39).中期妊娠组随机分为间苯三酚治疗组(C组,n=33)及常规药物治疗组(D组,n=17).A组、C组应用间
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研究掌握中国妇女分娩年龄的现状及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集112441例产妇的住院分娩信息,所有病例孕妇年龄5岁间隔分组,小于15岁的只有5例、均为14岁,被纳入到15~19岁组,45岁以上的只有120例,纳入40~44岁组,因此所有病例最终分成6组。各年龄组所占比例中2529岁组最高(42.1%),将其作为参考组,比较各研究变量与其相对风险度(OR值)。结果:与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