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肩关节前下盂唇的损伤统称为Ban kart损伤,是肩关节前脱位的关键原因之一,我院自2009年3月-2014年3月使用缝合治疗肩关节前脱位致肩关节Ban kart损伤21例,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治疗疗效 方法:患者采用全麻侧卧位,上肢外展前屈位固定,常规牵引,先行后侧入口检查肩关节,明确诊断后,可行前上方入口,在肱二头肌腱后方及岗上肌腱前缘进入肩关节,根据损伤部位,腰穿针穿刺定位,行前正中入口,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失败的儿童类盖氏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11例闭合复位失败的类盖氏骨折(桡骨下段或干骺端骨折伴尺骨远端骨骺损伤),男孩9例,女孩2例,年龄8岁5个月—14岁,平均12岁。右侧7例,左侧4例,均为摔倒引起。
Background:To estimate relative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 of four different bisphosphonates for ameliorating osteopenia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uses network meta-analysis design and offers so
目的: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失败多由手术技术失误导致。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文献详尽阐述。本文中我们介绍双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内固定失败。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了6例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岁(23~49岁)。根据AO骨折分型,6例患者初次骨折类型为C1型3例,C2型1例,C3型2例。根据骨折形态学分型,
目的:全膝置换是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在股骨髁上区域,发生率为0.3%-2.5%,由于假体的存在,临床治疗时较为困难,我院自2009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11例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本文目的是探讨采用钢板+植骨或旋转铰链膝翻修治疗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使用硬外麻醉6例,因腰部疾病采用全麻5例,手术切口根据骨折不同部位来确定,除骨折线位于股骨外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尤其是年轻患者的治疗仍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传统减压植骨术+自体/异体植骨术与改良减压植骨术+自体/异体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术前CT对预防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25例25个椎体,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6.6岁(58-88岁),19例患者有跌倒史,6例无明显外伤.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椎体内移动、二次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 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4 例(94个椎体),均为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随机分为二次撑开扩张组及 单次扩张组。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及内固定分期治疗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Collins-Temple Ⅲ-Ⅳ型共2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岁(19-64岁),采用彻底清创,I期跨关节外固定架,辅以克氏针固定,2例同时应用VAC处理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