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 MRSA 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来源 :2011抗感染药物与耐药菌防控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观察两药PAE期间对MRSA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浓度的增加,PAE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药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体外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两药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秀丽隐杆线虫—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筛选抗耐药菌感染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耐药菌对线虫进行感染,建立液体条件感染和抗生素救治模型,通过观察感染线虫的存活情况,考察筛选样品活性。结果:对456个样品孔进行考察,发现化合物sipi8294具有某种生物学活性,当浓度为16μg·mL-1时,可以使感染线虫存活率达到60%。通过联合用药实验发现,sipi8294与青霉素类药物联用,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杀线虫模型,并从红树林植物木榄内生放线菌I07A-1824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强杀线虫活性的物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强杀线虫物质:利用光谱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红树林内生放线菌I07A-1824次级代谢产物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为—不饱和脂肪酸,经鉴定为5,8-二烯十四酸。其2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咪唑立宾产生菌Eupenicillum sp.E-UN41,通过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了最佳配方:可溶性淀粉3.O%,黄豆粉3.5%,K2HPO40.005%,MgSO40.05%,CaCO30.2%;同时对摇瓶条件下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实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参数:初始pH值7.0,种子菌龄48 h,装液量50 ml/500
作为人肠病毒的一种,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可引发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脑膜炎以及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尽管CVB3的分子结构早已熟知,但目前临床上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3-氨基吡唑并四氢吡咯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筛选和评价。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还具有潜在的抗柯萨奇病毒B3活性。
目的:评价格尔德霉素活性衍生物单次静脉注射对Beagle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静脉注射的方式,用累计给药方法进行了多个剂量测试,连续采集给药后5-180min期间动物血压、心电、呼吸等各项指标的数据,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动物血压、心电、呼吸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和评估。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GM-AMPL、GM-GP和GM-LD01单次静脉注射对Beagle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
目的:评价Sansanmycin A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体外试验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Sansanmycin A同时对照十种药物对15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平皿计数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半体内试验以微量稀释法测定Sansanmycin A的血清抑菌活性(SBS)和血清杀菌活性(SBA)。结果:Sansanmycin A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
目的:观察皮下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细菌感染动物模型,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的体内抗菌活性,并与注射用瑞普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进行了比较。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6:1)皮下注射给药对产酶大肠杆菌(3128)、绿脓杆菌(330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目的:考察及评价不同配比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单组分头孢噻肟钠和先舒(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生物法测定头孢噻肟他唑巴坦钠(2:1、4:1、6:1、8:1)、头孢噻肟钠及先舒(头孢派酮舒巴坦钠1:1)对22种临床分离产酶株β-内酰胺酶粗提液的相对水解率及抑酶保护率。结果:各配比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对所试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他唑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时间杀菌曲线。结果:头孢噻肟钠与他唑巴坦钠以6:1配比的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噻肟钠扩大,对产酶菌株,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噻肟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与4:1、2:1配比相当,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比较其抗菌活性略强,对非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的体内抗菌活性,并与注射用先舒(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1)进行了比较。方法:建立产酶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皮下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复方制剂及对照药先舒,用Bliss法计出各受试药的ED50及95%可信限,并进行t检验,运用NDST软件程序计算统计。结果: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皮下注射给药对产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