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地区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保护

来源 :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民族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体现民族特色的服装服饰、传统民居、语言、民间工艺品、礼仪习俗等民族文化遗产逐步消失.随着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海南省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急速消失、消亡,这是铁的事实,而且当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从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文物部门应加强征集和保护的力度,各级政府应重视、扶持民族传统文化,地方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民房改造时,应把民族文化保护纳人改造的范畴,以及加强民族文物的存在形态(环境)保护工作,利用民族文化,把它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挥民族文物的优势,加快民族文物保护法规建设等可行性措施。民族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就要涉及到传统文化保护或保存的教育问题,只有教育才能让人们认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认识它的重要性,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其他文献
笔者根据文物学理论要旨及对回族文物存世现状的调查,针对回族文物的概念,笔者认为,要综合考虑回族的族源与形成、回族文物的制成年代、制成者、质地、形制、文化特征、流传方式诸要素。根据回族文物的涵盖范围,回族文物主要指具有物质特征的回族有形文化遗产,它是相对于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具体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个大类。
笔者多年从事畲族文物征集、研究工作,总结其经验,将自己多年来关于畲族文物定义、分类、征集、鉴定、定级方面的理念和体会以及一些做法和意见作了简单的概述。并指出定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黎族文物特点、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探讨,阐述了黎族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鉴定内容主要包括名称、真伪、年代、所属的支系或地区、文化信息或内容及鉴定结论。阐述了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鉴定的方法。并就文物鉴定机构的人才培养相关内容作了简介。
本文阐述了畲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办法等相关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宗教祭祀类、服装首饰类、工艺美术类、生产工具类、生活用具类、文献类等方面的藏品。
为配合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规范民族文物管理,结合文山地区民族文物工作的情况,对文山基本情况、民族文物的界定、分类及定级工作等内容作了概述。总之,民族文物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是各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移和对民族文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民族文物的价值将会得到越来越大的体现。
少数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其经济文化类型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差异,服饰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形态。民族服饰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分类研究工作尤显重要。通过介绍民族服饰发展及分类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形态特征。民族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有功能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年代分类法和族属分类方法等。层级分类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博物馆的收藏
本文对藏传佛教的著名佛塔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藏传佛教佛塔的起源、种类及艺术特色。并对藏传佛教佛塔的构造及其象征意义作了介绍。
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神秘动物。它与中华民族的联系十分紧密,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主要从起源、确立、发展三大阶段,对龙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民族文物是各民族创造的、具有一定的文化信息、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有其自身的弱点,即容易出现质变和灭失现象.民族文物以有机物为其主要构成成分,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思想观念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甚至灭失.民族文物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造成民族文物的灭失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要做好民族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概括地说就是八
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很久以来,无论是考古工作者,还是从事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等学科研究的学者,都先后在三峡地区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民族民俗文化遗存和遗物,即民族民俗文物.这些民族民俗文物十分丰富,但破坏严重,亟需强有力的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