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囊膜处理技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iy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晶状体不全脱位囊袋张力环植入术中应用后囊膜处理技术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一样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晶状体不全脱位囊袋张力环植入85例103眼.患者年龄23岁-72岁,平均56月.均在局麻下行PHACO+IOL植入+囊袋张力环植入,均植入AMO公司SensarAR40e三片式人工晶状体.A组50例62眼行PCCC,B组35例41眼未行PCCC.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早期、中期、晚期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1.术后视力:A组100%视力提高≥3行,B组70%视力提高≥3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u值=6.158,P<0.05)。2.术后早期并发症:A组前房渗出膜2眼,B组前房渗出膜7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值=4.324,P<0.05)。3.术后中期并发症:A组后发性白内障0眼,B组后发性白内障5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晚期并发症:A组后发性白内障0眼,B组后发性白内障6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人工晶状体移位1眼,B组人工晶状体移位6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值=4.710,P<0.05)。 结论:晶状体不全脱位囊袋张力环植入术中应用后囊膜处理技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后发障的可能。
其他文献
探讨和营清热方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渗漏疗效及机制.首先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和营清热方主要物质成分,其次采用体外探究结合体内验证进行药效评价及机制探讨。体外:1.构建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模型,观察不同浓度和营清热方对其合成的干预作用;2.通过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观察和营清热方是否能够抑制AGEs诱导的视网膜内皮细胞迁移;3.构建体外视网膜内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观察
目的:观察结膜微切口、不放液、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44眼)PVR C1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根据术前三面镜检查的裂孔位置、大小,做经结膜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平行角膜缘于相邻两直肌剪开结膜及筋膜,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裂孔定位、冷凝,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
目的:观察结膜微切口、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4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根据术前三面镜检查的裂孔位置、大小,做经结膜预置裂孔所在象限的相邻两直肌牵引线,平行角膜缘于相邻两直肌附着点处剪开结膜及筋膜,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术中对所有手术眼均用26G注射针呈30-45°角,穿刺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体.结果:术后1周内40眼视网膜全复位,视网膜
目的:探讨宽环扎在人工晶状体眼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3眼)术前未查见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VR B级患者,采用4mm宽的环扎带行巩膜外环扎术.结果:13例术前未查见裂孔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1例未能复位,其余复位良好.结论:对无裂孔性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VR B级患者,采用宽环扎术,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可使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最大限度的解剖复位和功能
目的:了解巩膜扣带术后黄斑部的复位情况.方法:选择100例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巩膜扣带术.全部患者在术前和术后6周进行临床和OCT检查.对术后6周OCT检查有异常的病例,在术后3、6、9、12和18个月复查,直至异常消失.术后6周OCT检查无异常的病例,则不再进一步观察.结果:100例患者中,55例(55%)术后6周OCT检查发现黄斑部有视网膜下液.黄斑部视网膜下液有3种形式:弥散形、单
探讨3个原发致病基因突变导致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市眼科医院)就诊具有ND4G11778A、ND6 T14484C、ND1G3460A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219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先症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与3个原发基因突变的联系,总结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表明,具有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样条纹(AS)患者在脉络膜吲哚青绿造影中的图象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的29例58眼A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视网膜扫描(HRA2)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并对比观察、分析其图象特征.结果:29眼黄斑区有典型黄斑区新生血管(CNV)者,ICGA早期26眼病灶
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方法: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97人143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20人40只眼.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细胞变异系数等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相匹配正常人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893.88±255.026/
建立基于Smad3的抗滤过道瘢痕化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为青光眼滤过道瘢痕化防治药物的研究提供一个理想的技术平台.并利用所建立筛选体系对青光安颗粒剂小规模中药组分库进行阳性组分筛选,检验所建立筛选体系的实用性,初步考察青光安颗粒剂阳性中药组分的分布.最终成功构建了以Smad3顺式作用元件4×COL1A2基序为增强子、以SV40为启动子,以ZsGreenl-DR为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4COL1A2
目的:评价无囊膜支撑的儿童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4年在邢台市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行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缝线固定术48眼(男28眼,女20眼,年龄4~14岁)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及术后屈光状态.结果术后并发症(出血1眼,2.1%,低眼压2眼,4.2%),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以及人工晶状体襻缝线脱落,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