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水热合成法引入CTAB表面活性剂经煅烧后制备花状多孔Cu/ZnO纳米结构催化剂.该催化剂由多孔结构的Cu/ZnO纳米片交错排列构成花状结构.这种分级多孔结构催化剂通过XRD,SEM,BET,TPR等进行表征.分级多孔花状结构的Cu/ZnO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1.1m2/g.相同反应条件下,其催化剂性能明显高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Cu/ZnO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60℃,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热合成法引入CTAB表面活性剂经煅烧后制备花状多孔Cu/ZnO纳米结构催化剂.该催化剂由多孔结构的Cu/ZnO纳米片交错排列构成花状结构.这种分级多孔结构催化剂通过XRD,SEM,BET,TPR等进行表征.分级多孔花状结构的Cu/ZnO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1.1m2/g.相同反应条件下,其催化剂性能明显高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Cu/ZnO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60℃,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70 %以上,乙二醇的选择性可以达到50 %以上.而传统浸渍法得到的Cu/ZnO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的转化率和乙二醇选择性分别为39 %,36 %.以上结果表明分级多孔结构的花状Cu/ZnO催化剂可明显提高草酸二甲酯的加氢催化剂性能.
其他文献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均采用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其存在低温易凝固、高温易挥发、易燃烧、稳定性差等缺点,难于满足新时期高性能电子产品对电池提出的新要求,更难以满足电动车、规模储能等领域对电池在容量、寿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开发新一代电解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际科技界研究前沿和热点.近年来本团致力于离子液体新型锂电电解液的研发,我们首先通过离子液体构效关系研究,开发系列低粘度、高电
对氮化硼表面依次进行活化、偶联剂接枝的表面处理,并采用双行星真空搅拌机制备了BN/Si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对BN表面官能团、接枝量的影响,BN改性对界面相容性、导热系数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BN表面偶联剂接枝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N用量增加、改性工艺、表面接枝量都会对导热系数有很大影响,当质量填充份数为150份时,BN/SiR复合材料、BN(CA1)/SiR复
周期性孔隙材料中布朗粒子(复杂分子、离子基团等)的输运与反应动力学研究在化工过程、环境科学、以及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类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孔隙材料(纳米级)微观几何、物理、化学特征与宏观系统特征之间的跨尺度联系.本文以DNA分子在周期性障碍微纳通道中运动与分离系统为例,介绍将微纳尺度周期性孔隙材料映射成等效均匀介质材料的宏观输运理论方法,旨在建立分子在周期性阵列通道中的等效迁移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三元乙丙橡胶(EPDM)/有机蒙脱土(OMMT)三元共混物,初步研究了OMMT对EPDM分散相尺寸的细化作用,以及对PLA/EPDM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OMMT的增容细化效应可以利用纳米粒子选择性分布来加以解释.实验结果表明,OMMT以插层结构存在于共混物中,由于OMMT与EPDM的极性相近,OMMT粒子更倾向于分布在PLA与EPDM的相界面及EPDM相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动量、能量、质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对Fe基催化剂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费托合成过程展开了计算.结果分析了费托合成管式反应通道中的温度分布,发现催化剂段入口处"热点"区域的存在.阐明了沿着气体流动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趋势,并发现在费托合成烃类产物中,CH4的选择性最高,其次是C5+类产物,该分布规律与ASF模型的预测值有很高的吻合.最后,分析了温度,流速以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利用固体吸附材料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合成方法复杂、功能化难度大、成本较高、稳定性差等原因,限制了诸多吸附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在本工作中,我们将一系列可捕集CO2的功能化阴离子负载于商业化的树脂上,通过这种阴离子功能化的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商业化树脂捕集CO2的能力,实现对CO2的高效可逆捕集.其中,负
研究了SiO2改性的CuO-ZnO/HZSM-5催化剂对CO2加氢制二甲醚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及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CO2加氢制二甲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SiO2可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其中质量分数为2 %的SiO2改性的CuO-ZnO/HZSM
燃料油燃烧后排放的SOx对环境及发动机造成危害,为了脱除其中的含硫化合物,以离子液体[Bmin]BF4为萃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利用一锅法对模型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如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进行了萃取-催化氧化脱硫.研究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等对不同含硫化合物的萃取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结
褐煤由于水分高、热值低,易氧化和自燃,导致其在运输、存储和大规模利用方面受限.传统褐煤脱水技术普遍存在处理能耗高、脱水褐煤易吸水和容易自燃等突出问题.褐煤微波脱水技术具有脱水速度快、穿透性强、控制及时、产品稳定、占地面积小和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弥补了传统脱水技术的缺陷.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褐煤微波脱水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微波加热脱水的原理和特性,结合褐煤中水的赋存状态,介绍了褐煤中水在微波场中的脱
C类颗粒为粘性颗粒,平均粒径一般小于20 μm.由于C类颗粒尺寸小,颗粒间粘性力强,导致其极易发生团聚,在流化过程中多发生沟流、节涌等非稳态现象.而探索从本征上降低C类颗粒间粘性力的方法,对于推广和拓展该类颗粒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颗粒间范德华力随颗粒表面距离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本研究拟通过引入纳米颗粒的方法来降低微米级颗粒间粘性力,进而改善其流动性能.首先,借助范德华力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