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O4:Eu3+纳米/微米颗粒的水热可控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无模板剂、无表面活性剂、简单水热法,成功合成了YPO4:Eu3+不同形貌的纳米/微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TG-DSC热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系的pH值对调控产物的形貌及尺寸起到重要作用.初步推测了不同形貌产物的形成机理.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体系的pH从1.0增加到8.0时,产物的荧光强度较弱,与产物的表面羟基猝灭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塑料制品因其方便耐用等优点而被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由于回收率较低,大多数废弃塑料将直接进入环境中,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塑料制品在环境中会破碎成不同粒径的塑料,通常分为微塑料(< 5 mm)、中塑料(5 mm-2 cm)。
当前,在微塑料的野外调查中,对水体中微塑料的采集通常使用拖网或者采水器等[1],而后者还需要通过现场或携带样品回实验室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在对底泥或者生物样品中微塑料的分离过程中,常常也使用过滤的方法来截留目标尺寸待测物。
微塑料(microplastics)已经在包括滨海湿地在内的各类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然而,不同类型和强度的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中微塑料的赋存状况尚不清楚。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
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自然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污水中超过90%的微塑料被截留或转移到污泥中,伴随着污泥土地利用可进入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对后者产生潜在危害.本研究调研了我国11 个省份的28 个污水处理厂(WWTP),发现污泥中微塑料含量范围为1.60-56.4×103 个颗粒/kg 干污泥,平均值为22.7±12.1×103 个颗粒/kg 干污泥(图1).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此外,微塑料作为微生物群落的栖息地而产生的生态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前针对我国海域的微塑料存在状况已有多篇报道,但是作为环渤海经济带的具有典型河口特征的海河河口微塑料存在状况及相关生态影响研究仍然十分不足,因此我们以天津近岸海河入海口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微塑料在海河入海口的存在及分布规律,同时通过高通量16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力学、电学性质与量子特性近年来在纳米与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9]。文中比较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探讨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活性材料的优劣性及储能机制。
石墨烯因其具有极好的导电率和超高的比表面积而被广泛研究用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其能量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合的电解液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选取硫酸盐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超高比容量的锂离子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并且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共沉淀时间5min、pH=12、氨水∶NaOH=2∶3(摩尔比)、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4h所获得的材料具有较优良的性能,其平均粒径均在150nm左右,在12.5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301.5mAh/g,不
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与其它化学电源相比,其能量密度还急需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开发出具有优越性能的电解液,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表面活性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ZnO 纳米线,制备出直径小于20nm、直径分布均匀的ZnO 超细纳米线,实验表明纳米线的直径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对其直径、结晶及取向等特性进行表征。控制PMMA 厚度、RIE 的剂量和时间、蒸镀的厚度、发展液的浓度等参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