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自尊、同伴和媒体影响的作用下同性恋男性和异性恋男性对身体不满的差异。具体研究假设如下:(1)同性恋男性会比异性恋男性报告更多的身体不满;(2)同性恋男性比异性恋男性更渴望减重;(3)同性恋男性的自尊和身体不满之间的关系比异性恋男性更大;(4)对于同性恋男性而言,媒体影响与身体不满、自尊之间的关系比异性恋男性更大。(5)对于同性恋男性而言,同伴影响、同伴嘲笑和身体不满、自尊之间的关系比异性恋男性更大。研究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及滚雪球抽样的方式招募受试者,招募公告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发到不同的学生及社会群体中,采用改变发送的群体类型限制任何可能存在的潜在抽样偏差。公告中包括一个在线调查的链接,点击后受试者会得到一个知情同意页面,完成调查后受试者会收到一份说明书,其中解释了研究的目的,并提供了心理健康通道的联系信息,以防他们对调查中提供的任何内容感到不安。运用调查问卷及量表的方式调查受试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多维身体-自我关系问卷(包含7个项目,用以评价个体对外貌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得分越低表示对自己的身体越满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包含10个项目,用以评价个体自尊的高低,分数越高表明自尊越强)、社会文化因素问卷(包含42个项目,分为3个分量表:媒体、嘲笑和同伴影响)。受试者还被要求描述自身性取向:完全异性恋,大部分程度上异性恋,双性恋,大部分程度上同性恋,或者完全同性恋,如果所有选项都不能代表受试者的身份偏好,受试者也有机会描述自己的身份偏好。研究结果:24名异性恋男性和20名同性恋男性参与了这项研究,年龄从18岁到33岁,平均年龄为23.95岁。同性恋受试者和异性恋受试者在年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在想要减重的男性中,自尊与身体不满显著相关(r=–0.49,P<0.000),在想要增重男性中则未见显著性(r=-0.04,P=0.85);(2)同性恋男性对外表评价的不满程度(M=3.07,SD=0.91)明显高于异性恋男性(M=2.56,SD=0.79),(t=-3.34,P=0.001);(3)与假设相反,调节回归分析没有显示身体不满和性取向在预测自尊方面的显著交互作用;(4)性取向显著地调节了媒体与自尊以及媒体与身体不满之间的关系;(5)与体重相关的同伴嘲笑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在同性恋男性中要显著强于在异性恋男性中,然而性取向并没有显著调节同性同伴影响或异性同伴影响与自尊或身体不满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调节同伴嘲笑和身体不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减重的男性比增重的男性更容易出现身体不满与超重引起的低自尊有关。同性恋男性和异性恋男性在渴望减重上未见显著性差异,推测存在男性期望通过减重拥有更明显的肌肉线条感。尽管与异性恋男性相比,同性恋男性更容易产生身体不满,但当男性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时,无论性取向如何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对于同性恋男性而言,来自同伴对于体重的嘲笑、自身对媒体的敏感性以及同性同伴的影响都可能引起身体不满,而对于异性恋男性而言,只有来自同伴体重相关的嘲笑才会引起身体不满。并且与异性恋男性相比,同性恋男性的自尊更易受到媒体和体重嘲笑的影响,这可能与同性恋男性亚文化和社会文化影响有关,提示未来的研究应格外关注同性恋男性身体不满现象的特殊性。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样本量、测量指标和分析方法有待完善;(2)目前研究的受试者多为学生群体,受试者的社会结构较为单一;(3)仅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招募受试者,可能会存在抽样风险。未来研究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需在本研究基础上完善研究设计,避免研究结果的风险性;(2)涉及男性理想体型的评价时,除了体重,还需要包括肌肉;(3)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要求受试者报告他们当前体重和理想体重来衡量他们对于身体形象的态度,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肌肉、身高等角度开展调查;(4)可能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男性对身体形象的评价标准可能会降低,因此还应探究男性对身体不满和自尊的潜在年龄差异;(5)还应包括评价同性恋群体中内化的消极性观念或者对自己性取向的认可程度,因为这可能与身体不满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