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NASA的MODIS level 2.0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它是通过严格滤云、陆地和浑浊水体以及耀斑像元剔除等处理,是通过质量控制的卫星反演资料.选取了10-60 (u)N,70-140 (u)E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1(u)×1(u)点精度0.55μm细模型分段权重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相应时间内浙江13个气象测站的平均温度资料.比较了浙江省(118-123 (u)E、27-32 (u)N)和
【机 构】
: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17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杭州,31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NASA的MODIS level 2.0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它是通过严格滤云、陆地和浑浊水体以及耀斑像元剔除等处理,是通过质量控制的卫星反演资料.选取了10-60 (u)N,70-140 (u)E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1(u)×1(u)点精度0.55μm细模型分段权重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相应时间内浙江13个气象测站的平均温度资料.比较了浙江省(118-123 (u)E、27-32 (u)N)和全国(即用全区10-60 (u)N,70-140 (u)E范围代表,下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状况,分析了从2000年3月-2006年2月共72个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间变化特征和趋势.从全国平均分布看(图1):四川盆地和南疆盆地为大值区,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即香格里拉地区)为小值区,这和文献1相同;所不同的是华东北部到华北南部、中蒙是大值区,但也符合文献1的趋势预测.浙江省的平均分布和地形相反,自西南山区向东北平原增加.浙江省的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为0.4846,明显高于全国的0.3238.只有2001年12月浙江低于当月全国平均值0.0026,其他各月都要高于当月全国平均值(图2),最高的2003年的5月达0.9938,高出当月全国平均0.503,而且两者的差值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图3).两者月分布具有相同的趋势,即春冬季高、秋夏季小,这也和文献1相同;但全国为3-4月最高,可能与风沙天气有关,浙江为4-6月最高,此时恰为春、梅雨季,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图4).
研究表明气溶胶对气温的影响具有二元性.所以选取了浙江13个气象测站的月平均温度因子,进行了相关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希望得到一个初步的认识.两者月分布的相关系数为0.0576.逐月相关系数平均为0.0076(表1),最高为山区的龙泉站达0.0561,最低为海岛的定海站-0.073.有意义的是处于沿海的定海、宁波、温州和洪家站相关都小于0,而处于山区的丽水和龙泉相关在0.05左右.另外还计算了滞后1-24个月的相关系数,发现6-7月为正负相关的分界,存在1年的变化周期;最有意思的是相关不是在当月最高,而在后3个月达到最高,后9个月负相关最高,绝对值均在0.75以上,超过了一些天气因子.为此根据全国和浙江气溶胶光学厚度格点值72个月的序列,借助EOF展开得到:前4个分量场占总方差的90.04%;第一主分量场显示华东北部到华北南部为关键区,浙江沿海和西南山区分别为负正中心(图5);而且浙江13个气象测站的当月平均温度和第一分主分量场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显著信度也达到99%以上;另外滞后1个月到3个月的情况也是如此,具体见表2.说明在某种特定的AOD分型下,稳定的大气气溶胶粒子中的细(小)粒子对浙江的气温有一定的延迟作用,具体的机理和其他超细粒子(爱根核)、大粒子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运用反距离加权法,普通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对1996年至2005年太平洋海域的Argo浮标温度,盐度进行空间内插.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法效果相对更好,温度的插值以普通克里金球形模型最佳,盐度的插值以线性模型最佳.最后分别运用上述插值方法对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和盐度进行空间插值并绘制成图.
本文利用河北邢台、张家口探空站1974-1995年高空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分析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22年变化趋势,讨论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起伏的,总体上看,变化呈现了微弱的增加趋势,变率不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四季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水汽含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山地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质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
随着接收卫星数量的增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广州站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无法满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业务实时性的需求.因此,必须为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提速,以满足业务的迫切需要.分析影响卫星云图数据传输实时性的主要原因有:a、单一服务器运行方式无法胜任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b、大数据文件的传输不能充分利用带宽;c、FTP传输的开销也是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并考虑到数据链路的运行成本,因此在不增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发现本次暴雪出现在强烈上升的饱和湿区和K指数大值区之中.通过卫星云图图像分析,再现本次暴雪过程的表象特征.同时通过实况天气图与日本气象厅的预报传真图之间的对比,肯定了数值
利用卫星、雷达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5年7月8~10 日清江流域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优势配置、耦合形势的建立和高空急流右侧强辐散场的存在,为暴雨提供了环境条件;200hPa大气的强"抽吸"效应对暴雨的维持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副高稳定于沿海,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及物理量场的配合,为暴雨提供了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雨团滞留和移经的区域正是暴雨发生的区域.雷达回波中的"逆风
比照路径相似的登陆台风所造成的强降雨是内陆台风业务预报的常规方法之一.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对湖南省造成严重灾害影响的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0605号台风"格美"登陆后环流结构、致灾特点及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和格美路径虽然相似,降雨强度却有明显差异.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具有明显不对称结构,南侧的积云对流
对2006年6月7日和6月19日衡水市的两次强对流天气从影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07"过程影响系统为低涡底部的浅槽及弱冷空气,地面有弱冷锋配合,高层冷空气较明显."6.19"过程影响系统为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弱冷空气结合,在切变线附近产生强对流天气,低层冷空气起主要作用.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产生的对流天气越剧烈,"V"形缺口回波的出现,预示着冰
本文利用贵州地区52个测站的1961-2000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日降水量的Γ分布模式,对贵州夏季极端降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贵州地区绝大部分测站夏季日降水量都符合Γ分布,利用Γ分布模拟贵州地区降水极值概率分布,发现根据模式模拟的全区暴雨概率的分布趋势与实际概率值基本一致.在Γ分布模式中,我们通过改变三参数中的任意一参数使平均雨量发生变化,从而考察其相应的极端降水概率变化的敏感性,
给出了1991年以来甘肃省夏季降水的实况和预测评估,对甘肃省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作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指出对甘肃省汛期预测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北半球极涡活动、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登陆的热带风暴数、越赤道气流与季风、夏季东亚地区阻塞高压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其阶段性的综合演变特征;夏季高原高度场持续偏高的态势已经削弱了它的信号作用;太阳活动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