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其性能对人体的运动能力至关重要。糖肌病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可能增加外周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成为糖尿病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中的重要关注点。本文对糖尿病骨骼肌病变导致的肌纤维萎缩、线粒体肿胀等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归纳总结,从胰岛素抵抗、线粒体氧化应激、白细胞介素-6(IL-6)抵抗、Tribbles相关蛋白3(TRB3)增加等方面探讨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发生机制,为有效控制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献资料法。结果:糖尿病骨骼肌病变主要出现以下变化:1)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外部表现为肌纤维萎缩、纤维束变细、组织水肿和出现坏死区域等;内部变化为纤维断裂、肌丝走向紊乱、核固缩、横纹模糊或消失、肌纤维间脂肪组织增生。2)骨骼肌细胞器结构异常改变,肌肉纤维形成髓样小体、糖原颗粒出现沉积体、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溶解、T管结构遭到破坏。3)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肌纤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肿胀而变得凸凹不平,基底膜广泛性增厚,增厚的基底膜通常会发生分层现象(如树干年轮样)。糖尿病骨骼肌的发病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全面的研究发现,糖尿病骨骼肌的发病机理主要有:1)急性IL-6的增加,会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摄取量,激活转录因子3(STAT3)的信号传导和磷酸化作用,在2型糖尿病的骨骼肌细胞中存在IL-6的局部抵抗,IL-6通过酪氨酸激酶-转录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干扰葡萄糖代谢功能。2)TRB3的增加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糖原容量的减少。3)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缺乏,使细胞膜葡萄糖运输率降低,出现葡萄糖代谢失衡现象。4)血糖波动和高血糖本身可以通过增加线粒体活性氧簇的产生,进而激活核因子KB,抑制IkB(核因子KB抑制剂)蛋白抑制因子b(IKKb),使得内质网应激增强,从而引起多元醇、糖基化产物(AGEs)的形成,蛋白激酶C(PKC)途径以及氨基己糖途径被激活,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出现紊乱,并诱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5)TWEAK被认定可有效诱导骨骼肌废退性的改变,结合的TWEAK和Fn14受体可以诱导凋亡抑制因子1抗体(cIAP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5(TRAF2,5)和6蛋白的增加,导致下游转化生长因子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凋亡。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表达的降低是影响糖尿病骨骼肌发生病变的重要诱因。结论:1)在糖尿病状态下,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导致出现肌无力、骨质疏松等功能变化,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糖尿病骨骼肌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影响GLUT4移位至肌细胞膜过程,导致GLUT4表达或转位的减少,出现葡萄糖代谢失衡现象;骨骼肌中IL-6的抵抗,会出现补偿机制使IL-6含量增加,反映胰岛素抵抗现象;TRB3通过与非磷酸化蛋白激酶结合,可抑制蛋白激酶活性,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同时TRB3介导ER应激引起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核因子KB和PKC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导致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又一重要途径;线粒体过度氧化,导致AGEs的生成,从而导致PKC途径和氨基己糖途径被激活,引起细胞功能紊乱;b-FGF的破坏、VEGF分裂能力下降、TWEAK-Fn14通路的激活、神经生长因子NGF、BDNF和NT-3表达降低,是引起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