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气象站迁站地温对比观测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肥城市市中心旧址与市郊新址2007年1-7月对比观测期间两地地温的分析,发现旧址与新址存在明显的不同,除地面温度两地无明显差异外,浅层、深层地温市中心要比市郊要高,另外,由于两地环境差异,市中心存在“城市地温限幅效应”。该效应存在“冬季最为明显,春季次之,夏季最小”,以及“夜间强,白天弱”的特点。经检验,两地差异显著,迁站前后的纪录不适合合并统计。对两地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市中心与市郊两站1-7月月平均地温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呈显著正相关,但因市中心“城市地温限幅效应”的存在,两地数值差异较大,市中心存在明显失真,为了使市中心历年纪录具备准确性和代表性,使用前应考虑做出订正处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歧口凹陷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和轻烃等信息综合分析了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热成因气和二氧化碳气这四种本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叠合盆地,早古生代地层成熟度普遍较高,并且明显存在二次裂解现象。因此,本研究采用封闭体系变温方法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包括初次生成与二次裂解两个阶段:初次生成主要是从油到气的过程,裂解气以C2-5重烃为主:二次裂解主要指C2-5气体转化为甲烷与碳沥青,气体由湿气变为干气的过程。原油裂解气甲烷主要来自C2-5重烃的后期裂解,而干酪根裂解气甲烷主要来自干酩
随着近些年来油气勘探的进展,原油裂解气的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原油裂解气是我国叠合盆地高演化阶段形成天然气藏的重要气源。因此,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研究对这些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对原油裂解热模拟实验、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及判识指标、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模型、碳同位素动力学及其地质应用进行简要总结。
利用安徽省寿县国家基准气候站2003-2007年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气温平行观测数据,分析了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数据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进行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数据的相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数据的对比差值存在日变化,除个别时次超出正常范围外,其它时次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差值不遵从正态分布。观测仪器测值原理以及观测方式的不同是造成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自动与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的双频段双极化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天线设计。该天线由一个抛物柱反射面和一个双频段双极化有源相控阵馈源组成,通过有源相控阵馈源来实现星载降水测量雷达所需的距离向±17°扫描,同时实现距离向优于-28dB的副瓣电平;通过巧妙设计馈源方位向初级波瓣和位置,来实现双频段方位向波瓣的同轴等宽。
大气的垂直运动速度是大气的一项基本参数,是气象学研究和业务应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但其很难直接测量。风廓线雷达的出现,为直接测量大气的垂直速度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文介绍了风廓线雷达获取大气垂直速度的两种方法-垂直波束直接测量法和对称斜波束间接计算法;对风廓线雷达获取大气垂直速度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利用两个独立垂直波束的测量计算了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测量的随机误差;讨论分析了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数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8年7月22-23日河南省的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南涡;反射率图上,“列车”效应使影响地区的降水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速度场上,强降水时段与“牛眼”结构完美存在时段对应较好;风廓线图上,强烈的西南暖湿气流叠加在东北干冷气流之上加大了垂直切变,十分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
本文对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系统网络病毒、RDA主机、RDA信号处理PSP板、发射机固态放大器A4、脉冲形成器A5、发射机灯丝电源、以及天线动态等故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出雷达查排故障的一些思路与方法,为今后广大雷达操作、维护人员在遇到类似故障现象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少走弯路。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风速传感器现场校准设备EB-10E型风速校验仪的拨码盘数码(以下简称拨码数)计算方法。
本文简介了风廓线雷达的探测原理及应用,并通过分析2008年8月14日发生在青岛的一次局地暴雨的风廓线雷达资料,总结其在这次过程中的特征发现:风廓线雷达数据对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有着比较好的体现,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映了在这次局地暴雨过程中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高空急流的存在和配置关系,从而为短时临近预报的精细化提供实况和理论上的支持,进而达到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特别是对危险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