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离的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预测研究

来源 :南大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_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既有很强的年际变率,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率,而影响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物理因子也各不相同,这些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预测难度非常大,因此,要准确预测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变化,必须将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这两种时间尺度进行分离。本文研究发现,影响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年际变率的主要因子主要为:冬季ENSO 信号、春季东亚冬季风、中高纬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强度;影响8~30a 年代际变率的因子主要是:冬季北太平洋与NPGO 相联系的SSTA 模态和大气NPO;而影响30a以上年代际变率的因子主要是与PDO 相联系的SSTA 模态。
其他文献
以区域气候模式为核心的动力降尺度气候预测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WRF区域气候模式建设中国精细化区域气候预测系统,用于国家气候中心汛期气候预测业务.所选的CWRF模式水平分辨率30km,垂直36层,其最大特点是包含了当今主流的物理参数化过程,可以针对区域气候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物理过程的区域适应性,从而开展不同物理配置组合的区域气候集合模拟和预测.
本文将年际增量预测思路应用到陕西夏季降水预测,取得很好效果.年际增量定义当年气候变量的观测值(Yn)与其前一年变量值(Yn-1)的差值,简称"增量"ΔY=Yn-Yn-1.增量能够准确反映气候变量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可有效利用前一年的观测信息,使得气候变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息均可以被较好地反映.增量反映气象变量动态变化规律,具有更加敏感的特点,更能准确表达气候变量的变化趋势.
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经历了简单的经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动力模式和动力统计相结合几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延伸期—月—季节—年度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动力与统计集成的季节气候预测系统(FODAS)吸收了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针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的一种新思路,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公认的可行之路.FODAS这一业务系统已经在2009~2014年的
前期工作作为合作者提出一种定量估计ENSO持续性障碍强度(PBI)的方法,将此方法用于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季节持续性障碍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东部型ENSO事件,观测中的中部型ENSO事件往往呈现偏弱的季节持续性障碍.通过系统地诊断分析,进一步地探讨了40个样本(包括两组观测与38个模式试验)ENSO持续性障碍强度与潜在的影响因子的统计相关特征。指出ENSO持续性障碍的强度与ENSO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受气候变化影响,流域梅雨年际特征变化明显.文中采用太湖流域国家气象观测站雨量、温度资料,500hPa高度场资料、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及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历年的出入梅时间、梅期、梅雨量等资料,研究1971-2010年太湖流域梅雨特征变化,分析了流域出
干旱指数的适用性分析是定量表征区域干旱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前人在对中国地区的SPEI适用性分析表明,采用2014年提出的改进后的SPEI-PM(FAO56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能显著提高该指数的区域和季节适用范围和年、月尺度的干旱评估能力.但FAO56-PM中的净长波辐射在中国模拟精度偏低,利用气象观测数据校正的净辐射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5a(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9℃/10a,与全区升温率(0.40℃/10a)接近;雨季(5-9月)升温率为0.29℃/10a,升温率小于年升温率;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年和雨季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升温率具明显的区域特征;雨季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为0.30℃/10a,小于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水循环过程加剧,新疆气候有明显改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21世纪初,施雅风院士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气候呈现"暖湿化"特征,其中干旱区西部(新疆)更加明显.21世纪以来,新疆气候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气温出现跃变式升高且维持高温波动,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这势必对区域干湿气候、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产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气象、气候和水文学意义.目前对于降水的测量主要有雨量计、雷达估测、卫星反演等三个探测手段.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传统地面气象站点实测的单点数据,不能有效地反映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而通过雷达反射率估测降水又受到地物阻挡、充塞效应等影响制约,卫星反演降水产品是获取大面积区域降水量的唯一有效手段.
Beijing Climate Center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BCC_RAD)is introduced here.It includes three new part: treatments to gas overlapping bands; cloud and aerosol optical property calculations and radia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