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置入在骨转移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不同来源骨转移瘤患者采取125I粒子永久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及术后病灶影像改变的情况.结果:125I粒子永久置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有效率为91%(20/22),术后2个月粒子置入病灶的影像检查结果显示,32个骨转移灶中,完全缓解(CR)4个、部分缓解(PR)18个、稳定(NC)10个,总缓解率68.7%,所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置入在骨转移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不同来源骨转移瘤患者采取125I粒子永久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及术后病灶影像改变的情况.结果:125I粒子永久置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有效率为91%(20/22),术后2个月粒子置入病灶的影像检查结果显示,32个骨转移灶中,完全缓解(CR)4个、部分缓解(PR)18个、稳定(NC)10个,总缓解率68.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置入125I粒子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消积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和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对符合受试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意向性分组,分为消积饮组、化疗组、综合组(消积饮+化疗组),每组各20例.治疗前后观察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证候、临床症状、行为状况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论:(1)单用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荷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荷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模型32只,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内分别植入为空源粒子,活度为14.8、22.2、29.6MBq粒子各1颗.术后15d,观察裸鼠存活率、皮肤放射性损伤、移植瘤体积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低、中、高活度组存活率分别为75.0%、83.3%、100.0%和100.0%;实验组、对照组皮肤反应,差异
目的:研究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5例头颈部晚期复发肿瘤患者在CT或B超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象,计算125I粒子植入的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并观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D80、D90、D100、V150、Dmean、P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90、V100
目的:本研究对不能切除或者拒绝手术的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协作组6家肿瘤中心共入组直径不超过5cm的周围型孤立性肺肿瘤35例病例.CT引导使用准实时步进法,治疗靶区(PTV)为肿瘤直径(GTV)外放1cm.治疗总计1~4个靶点.术后每3~6个月随访观察,本组随访2~8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治疗,总计完成射
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2例盆腔复发肿瘤患者行粒子植入治疗,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术后患者均有穿刺部位疼痛,24h内为甚,经对症止痛后缓解。术后出现疼痛,考虑为手术创伤所致,应提前给予止痛治疗预防术日不适。发热考虑肿瘤组织坏死引起吸收热及机体抵抗力较低,术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治疗较为重要。
目的:探讨双能CT碘含量分析功能检查技术对冷极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2肿瘤后早期疗效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先构建体膜研究碘含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对残癌模型不同时间点(第1天、3天、7天和14天)行双能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注射造影剂后15s、27s和50s,得到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的不同管电压下以及融合图像。划定感兴趣区的方法分别在各期残癌、炎症反应及腹主动脉进行碘含量测定,计算碘浓度值及标准碘
目的:分析氩氦刀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进行费小细胞肺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单纯GP(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进行氩氦刀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给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及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进行随访.结果:82例患者均可评价.出现气胸39例,血胸1例,无相关死亡病例.术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改善者60例,下降者1例.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肺通气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照射对家兔腹腔血管影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将42只家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直视下将3枚125I粒(单颗活度2.59×107Bq)平行腹腔动脉走行缝植固定于动脉鞘下方,,对照组植入冷源.术后7、14、30、60d分别取125I粒子周围1cm腹腔动、静脉,放疗中心位置分别取长、宽为1、3mm的动、静脉血管壁,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所有家兔均可客观
本文对4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放疗,术后观察随访,将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报告。经观察随访,44例患者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排便异常、肠梗阻、出血、粒子移位或脱失、植入粒子部位水肿及靶器官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