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分析

来源 :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治疗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减少患者住院率。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门诊146名维持性血液透患者进行追踪分析,调查其住院的原因.其中男性98例,女性48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6.4±13.2岁.入选标准: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结果:1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98例共住院158例次;146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勾(1.10±0.98)次.住院的原因依次为:感染67例次(42.41%),心力衰竭48例:欠(30.38%),动静脉内瘘闭塞12例次(7.59%),急性冠脉事件8例次(5.06%),脑卒中4例次(2.53%),其他19例次,占12.03%.结论:感染、心力衰竭和动静脉内瘘闭塞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门诊透析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宣教,有效防治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加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对2008.10-2011.12期间的4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有21例,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在55.2岁(31-75岁).受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受伤机制主要为颈椎过伸型损伤.所有病人常规进行X线摄片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6例,后路手术5
目的:  通过对上胸椎标本横突嵴存在的观察,测量计算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与椎弓根中轴线投影点的位置关系,为横突嵴-上关节面横径中垂线交点在上胸椎置钉应用中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①对10具上胸椎标本椎弓根相关参数进行解剖学和CT。对比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上脚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因测量方法不同而不同,解剖学测量结果较CT测量有1.72%-13.64%的增大,但两者之 ①
目的:探讨骨科接台手术病人术前液体补充方案对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10月间共92例骨科接台手术病人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干预组术前给予新的禁饮禁食方法,并根据预期等待手术时间于术晨补液,与同期常规接台手术病人加以比较,观察病人术后6h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术后24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组病人较对照组术后6h心率、血压稳定、术后24h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髂骨螺钉联合腰骶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腰骶部稳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DenisⅢ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方法:回顾自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3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属于DenisⅢ型骶骨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3例患者均为高出坠落伤,均伴有坐骨神经损伤,1例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脊柱骨盆稳定性。  结果:3例患者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11d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测量椎体高度与后凸角,以及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月(平均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腰椎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手段,虽然临床广泛使用,疗效确切,融合率高,但会引起邻近椎体的应力增加,进而引起其退变或不稳,使原有的症状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为了重建退变节段的稳定,恢复椎体间的活动性,预防邻近椎体的退变,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腰椎非融合固定的理念,即动态固定的技术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动态固定是指在不植骨融合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脊柱节段的异常活动,保证脊柱的稳定,最大限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外侧融合(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获随访4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23例行后外侧融合(PLF)和20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情况,滑脱最终复位率及并发症.  结果:43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1
目的:通过对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植入卷曲型双涤纶套Tenckhoff管和直形双涤纶套Tenckhoff管的观察比较,了解卷曲型双涤纶套Tenckhoff管在腹膜透析中的优缺点,探究其在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45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拟进行CAPD治疗的患者植入卷曲型双涤纶套Tenckhoff管,并与同期41例植入直形双涤纶Tenckhoff管的CKD5期患者对照观察,两细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残余尿量与微炎症、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门诊和住院病情稳定的行标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60例,平均透析时间为(15.9±10.2)个月,平均年龄(56±13)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近3个月病情稳定,不伴严重心、肺、肝脏疾患,无腹膜炎症及其他感染,无创伤及手术等合并因素,同时排除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并
目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对36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分为高位组20例,腕部标准组16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成熟时间、首次应用时间、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内瘘在成熟时间、首次应用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内瘘流量差异显著(P<0.05),高位内瘘闭塞1例,标准内瘘闭塞2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和12.5%(P<0.05).结论:高位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