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脑死亡后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2例首次判定脑死亡的患者采用早期3h内进行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首次判断为脑死亡后开始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后3h(T(1)),液体复苏后6h(T(2)),首次判断为脑死亡12h后(T(3)),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获得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
【机 构】
:
解放军303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解放军303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
:
第二届全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脑死亡后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2例首次判定脑死亡的患者采用早期3h内进行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首次判断为脑死亡后开始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后3h(T(1)),液体复苏后6h(T(2)),首次判断为脑死亡12h后(T(3)),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获得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ABL)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与T(0)比较,T(1-3)时HR减慢,T(1-3)时MAP、CVP、PCWP、PAP、CI、SVR、PVP、DO2、VO2、SvO2升高,ERO(2)、ABL降低。结论:脑死亡后早期出现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紊乱,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氧供需平衡。
其他文献
不育症是多重因素作用于多个生殖环节而产生的一个最终结果,不仅涉及多个脏腑器官和气血阴精的功能是否正常发挥,还涉及机体对病理产物的清除排泄能力是否正常。无论何种致病因素、何条作用途径,包括脏腑-气血阴精失调以及奇恒之腑-气血阴精失调,最终都会通过影响“肾阳(天癸)→肾阴(肾精)→精室(精浆)肾子(精子)精窍”这条男性生殖轴而导致不育。本文从男性中医生殖轴和生殖环节角度,探讨中药的相关现代研究。
不孕不育症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多年困扰已婚男女的重要疾病之一,缘于男性不育约40%,祖国医学对男性不育早有记载,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又没有有效药物治疗。本院共收治少精症患者1258例,符合纳入对象的少精症患者216例,使用生精片进行治疗后,对少精症患者治疗前后精液主要指标质量进行对比,指出联盛生精片能促进生精功能,改善精子质量。服用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少精症安全、疗效显著的值得
不射精又称射精不能、射精障碍,指性交时阴茎能硬性勃起,插人阴道内并有正常抽送动作,但无性高潮和精液射出。不射精在男子性功能障碍中并不少见,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之一。不射精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震动器震动刺激诱导射精,但此法只能获得精液,以便进行人工授精,解决生育问题,仍不能解决自主射精功能。徐福松教授知识渊博,学验俱丰,辨治不射精一症,疗效显著,现各举一例,并加分析,对不射精的可能发病机制进行探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国家法律。本文分析了婚前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人口素质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简述了开展婚前保健工作的相关法律依据。建议理顺《婚姻法》、《母婴保健法》与《婚姻登记条例》间的法律关系,按照《婚姻法》、《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
目的:初步总结适应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肺的获取经验,以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临床肺移植的脑死亡供体获取标准和规范。方法:对3例机械通气分别达到3天、12天、6天的志愿捐献者经脑死亡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行国际标准化心、肺、肝、肾、角膜的获取术。获取的双侧供肺分别为32岁、34岁、61岁的3位终末期肺病患者进行了双肺移植。结果:一例患者手术后第9天死于多器官衰竭,另外2例双肺移植病人术后恢复良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我国的可行性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体/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术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全部供体器官均由陈忠华教授负责的器官捐献全国联合攻关项目所提供。结果: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患者中11例在术后2~4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4~
2009年2月13日中山市人民医院完成1例脑死亡捐赠供心的原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效果满意且预后良好。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了介绍,指出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及术后围手术期,术后引流量540mL,气管插管术后12小时拔除,未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第12天出院,一般情况良好,心功能Ⅰ级。随访两月,目前生活质量好。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心脏移植在我国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2006年7月1日和2006年8月16日完成二例脑死亡器官捐献心脏移植。供体均为外伤,确诊为脑死亡后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满意尿量。结果:例1于术后第三天死于低心排综合症;例2痊愈出院,现己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脑死亡器官捐献心脏移植在我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患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及良好的心脏收缩功能才能作
缺乏适合的供体是限制肺移植应用的原因之一。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的合适供体尤其缺乏。在所有器官捐献者中,适合肺移植的供体大约只占十分之一。本例供体通过正规的捐献程序,进行了各项规定的检查,是理想的肺移植供体。综合此例肺移植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国内,脑死亡供体有利于肺移植的开展;随着采用脑死亡供体的逐渐增多,应当重视无胸片影像学改变的供体肺肺水肿的可能性,更有效地处理供体肺;应更好地做好免疫
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栓塞术在移植肾切除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该院2006-2008年间共6例次作了移植肾切除术,均为移植后3年以上。6例中男4例,女2例,切肾时年龄20~59岁,平均34岁。切肾距移植间隔时间最长8年。均为尸体供肾。失功移植肾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3例,明显移植肾肿痛2例,反复肉眼血尿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入路。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