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导致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表格,回顾性收集2004年01月至2013年07月间本院收治的48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率/血压控制水平、主动脉壁间血肿分型、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影响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病死率为16.67%,Stanford分型A型病死率12.5%
【出 处】
:
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暨2016灾害卫生应急医学高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导致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设计表格,回顾性收集2004年01月至2013年07月间本院收治的48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率/血压控制水平、主动脉壁间血肿分型、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影响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总体病死率为16.67%,Stanford分型A型病死率12.5%,B型病死率为4.17%.预后与年龄、血压控制水平、合并心包积液、主动脉壁间血肿分型及治疗方式有关.
结论: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高龄、血压控制不良、合并心包积液及药物治疗等增加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上对血压控制不良的合并心包积液的老年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应积极手术或介入治疗,并加强监护及护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铈是否对X射线引起的免疫损伤是否具有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NK、CD4+、CD8+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采用MTT法检测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X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
目的:比较不同变异率的变异性压力支持通气(noisy PSV)对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氧合及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收入15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患者采用noisy PSV通气模式,设置15%、30%、45%三种变异率,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序应用这三种变异率分别通气10分钟.在通气10min时观察气体交换参数,并对呼吸力学参数及EIT监测的肺气体分布
目的:观察创伤脓毒症病人小分子量血清蛋白组学特征,并观察病人血清小分子蛋白质组随脓毒症进程的变化规律.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比较24例正常人,24例创伤病人12例创伤后脓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介绍3例毒蕈中毒应用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的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3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中国全部疾病死因的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实行中西医结合救治,才能有效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有关急性中毒中西医结合救治临床思维与关注点进行探讨。
脑肠轴是联系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通路.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多数患者营养不良.而脑损害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内环境正常的基础上,因此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保护及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目的:探讨创伤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创伤合并HI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2组.设计手术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术前CD4+T细胞、切口分类、手术分级、既往有无机会感染、有无器官功能障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6患者男性3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8.
创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发生的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的杀手之一.随着现代交通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和各种机械性创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波及全球的灾难性疾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有7000多万人感染了HIV,其中3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HIV感染可以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如果HIV感染者遭遇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对草快),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有效成分: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Paraquat,1,1,1,1,dimethyl-4,4bipyridinium,PQ).PQ早在1882年就被合成,直到1955年才发现有除草剂的功能,1962年首次在市场上销售.尽管目前百草枯中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数研究者认为百草枯中毒机制研究己明确氧化还
目的:介绍1例基层医院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的病例.方法:患者36岁,女性,农民,自服百草枯农药约30ml1小时入院,查体:T36.2℃P90次/分呼吸16次/分BP114/71mmHg,指脉氧98%,神清,口腔黏膜、咽部充血,无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血液血液中检出百草枯浓度5.3mg/L(入院后3小时),诊断急性百草枯中毒,采用洗胃+全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