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疼痛、胀满、消化不良为其主证,或伴有暖气、泛酸、恶心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本文作者在从事脾胃病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根据病史和临床征候结合纤维胃镜与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同时可以掌握病情的轻重程度,判别临床类型与分级。治疗上采用中医辩证分型的原则,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病证合参,标本兼顾是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的根本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疼痛、胀满、消化不良为其主证,或伴有暖气、泛酸、恶心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本文作者在从事脾胃病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根据病史和临床征候结合纤维胃镜与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同时可以掌握病情的轻重程度,判别临床类型与分级。治疗上采用中医辩证分型的原则,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病证合参,标本兼顾是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其他文献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低强度氦-氖激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产生直接热效应,而产生生物效应,调节蛋白和核酸的合成,同时激活酶的活性,调节酶的功能,促进ATP合成,提高DNA和RNA蛋白酶系统的活性,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还可使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调节酶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联合旋覆代储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激活强度代谢,二者联合治疗起增效作用。低
某院一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临床症状为呃逆频作,声重而响,甚则憋气,张口抬肩,痛苦异常。本文介绍了对该患者的超声、胃镜诊断方法,并就其中西医反治法进行探讨。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可见于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等多种疾病中。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发甚为详细,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剂,为后世治疗呕吐奠定了基础。现试将《伤寒论》《金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情绪变化均可以导致胃肠运动和吸收的改变,但现代医学从“脑肠轴”角度解释这种过程和病理生理机制,而中医学从“肝脾不和”“肝郁脾虚”予以概括阐释.我们设想,情志变化可以通过肝郁(神经递质、激素及功能变化)导致脾虚(胃肠动力、吸收、激素分泌异常及免疫失调等),实质上就是脑.肠轴之间的联系。脑肠轴之间的联系是反映“肝郁脾虚”证的“功能网络”多条线中的一条主线。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脑)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煎煮,经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剂。早年的膏方多数用来治疗外科疮疡疾患,及至明清以来,其应用范围有了较大拓展,逐渐成为调养身体、防治疾病的佳品,适用于各种疾病导致的体虚、疾病伴有体虚、素体虚弱、亚健康状态等。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保健意识的提高,膏方以其确切的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作用,以及口感好、服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WHO将本病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肠腺化生(IM)和/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则被视为癌前病变。目前防治CAG的进展及逆转胃癌癌前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依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全程加用益气活血的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6例,与胃复春治疗22例作对照,观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形成的关键阶段。西医治疗本病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某院倪克中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制胃康Ⅳ冲剂在临床获得良好疗效。本研究拟从实验角度验证胃康Ⅳ冲剂对CAG及PLGC的疗效并对其逆转机理加以初步探讨。
随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对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本研究以自拟治化汤对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ATP)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和观察,取得良好的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慢性而顽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因常伴有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等胃前病变而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本研究应用参灵蓝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疗效满意。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胃属土,为水谷之海,主纳食;肝属木,主疏泄,能分泌胆汁以助消化,两者相互配合协调以完成饮食的纳入功能。本研究采用胃康颗粒加味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