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微板毒性试验发光法,分别测定了CdCl2·2.5HO、Ni(NO3)·6HO、CoSO·7HO、ZnSO·7HO、百草敌、磺草灵、西草净、除草定和环嗪酮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测定剂量-效应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化合物与5种除草剂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设计了3个等效应浓度比(EC、EC和EC)和10个
【机 构】
: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桂林 541004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微板毒性试验发光法,分别测定了CdCl2·2.5H<,2>O、Ni(NO3)<,2>·6H<,2>O、CoSO<,4>·7H<,2>O、ZnSO<,4>·7H<,2>O、百草敌、磺草灵、西草净、除草定和环嗪酮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测定剂量-效应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化合物与5种除草剂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Weibull函数有效表征。设计了3个等效应浓度比(EC<,50>、EC<,10>和EC<,5>)和10个均匀设计浓度比混合物。根据单一化合物DRC模型,分别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LA)模型对混合物DR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考察混合浓度比例还是效应水平,在低剂量区域LA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混合物的毒性,而在高剂量区域DA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混合物毒性。
其他文献
以单一TiO作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TiO光催化剂,并用DRS、xPS、S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TiO晶型对Au/TiO上臭氧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晶型TiO的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发现TiO本身对臭氧就具有分解活性;基于载体对金催化剂消除臭氧的重要作用。将ZnO、CdS分别与TiO复合,考察以此复合载体制备的金催化剂对消除臭氧的影响。
本文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结合萃取后再吸附的方法研究了五氯酚在表层沉积物及其各组分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五氯酚在表层沉积物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描述,经HO萃取后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有所下降,而经NHOH·HCl萃取、HCO-(NH)CO萃取及HO-NHOH·HCl萃取后的沉积物其对五氯酚的最大吸附量均显著增加,尤其是NHOH·HCl萃取后的沉积物其最大吸附量增加了近7倍;同时,加和模
本文提出了几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的变量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于PCDD/Fs固相蒸气压的建模中。结果表明: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逐步回归-PLS方法的效果不佳;由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不是一个优良的搜索方向的判据,且搜索范围有限,PLS-VIP方法常得到局部最优解。向后PLS-VIP-Q方法和向前PLS-VIP-Q方法以Q为主要判据,VIP为辅助判据,对变量空间进行相当广泛地搜索,较前两
利用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产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城市污水厂的浓缩污泥进行脱水实验,并配合无机絮凝剂的使用,对培养条件、不同絮凝剂协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是检测类雌激素物质的基础测试方法,其分子生物学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逐一检测有机物的类雌激素效应,费时费力,需要各种标样和消耗品,难以满足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的需求。尤其对于雌激素效应较弱的物质,现有实验方法检测限通常较高,可能无法获得其准确的活性值。因此有必要发展有机污染物类雌激素效应的快速估算方法。由于各实验室间操作过程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类雌激素化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和苏州河水样中合成麝香的分析,发现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合成麝香HHCB和AHTN,浓度随采样时间有较大变化,而出水浓度则基本不变,该污水处理厂(两级生化处理)对两种麝香的平均处理率为89%。苏州河水体中HHCB和AHTN的浓度约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的1/5,污染水平与周边环境的人口分布有关,呈现市区明显大于郊区的分布特征。污水处理厂水相中AHTN的浓度与HHCB有
在超声波/零价铁体系中对对氯基苯进行降解,通过GC-MS对中间产物进行了检测,主要中间产物有对氯亚硝基苯、对氯苯胺和对氯氧化偶氮苯等。结合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推导了对硝基苯在超声波/零价铁体系中主要的降解途径。
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梯度的Ce溶液和Ce的EDTA配合物溶液在静态供试水体下对富营养化状态指标的影响,定期测定水体中DO,COD,N,P,叶绿素的含量,研究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下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10mg/L,1.00mg/L的Ce和Ce的EDTA配合物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生长有抑制的作用,添加浓度为0.25mg/L,0.50mg/L的Ce和Ce的EDTA配合物对水体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物在空气颗粒物与空气之间的分配系数(K)对于描述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基于68种有机化合物的K值,采用理论分子结构描述符,应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分析方法,建立K的QSAR模型.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研究影响化合物在两相之间分配的分子结构因素。
考察了单羧基Na型纤维对氟化氢气体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羧基Na型纤维对HF的静态吸附容量可达到202mg/g,动态吸附容量可达到749mg/g,吸附后的纤维用稀NaOH溶液再生后可以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