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载人航空四十多年来,航天器舱内污染物的防护技术不断发展.在任务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航天器环境医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研制的有机结合,航天器舱内污染物医学要求的适时制定和工程
【出 处】
:
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人航空四十多年来,航天器舱内污染物的防护技术不断发展.在任务需求的条件下,通过航天器环境医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研制的有机结合,航天器舱内污染物医学要求的适时制定和工程产品的对应生产及全过程医学评价为污染物防护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两大航天大国,已经经历了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三个发展阶段,舱内污染问题涉及的舱内污染物、装船材料、空气监测和环境控制等内容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方面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本文简要介绍俄、美两个航天大国和欧盟航天局等在舱内污染物医学要求方面的进展及工程意义,供我国从事载人航天器舱内污染物防护工作的医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其他文献
为解决中远程导弹空-空攻击过程中的显示信息优化和优先级设置问题,对新型歼击机专家用户、典型用户、潜在用户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飞行员显示需求程度为"中等"以上的A、B、C
头盔瞄准具、头盔夜视仪、防激光镜片、NBC(核、生物、化学)防护等装备相继问世,军用头盔的功能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集防护和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成为生命保障
目的:实验观察供氧面罩渗气对其供氧防护效果的影响,为制定供氧面罩气密性检测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假人和8名受试者配戴模拟不同渗气量的供氧面罩,由肺式氧气调节器供氧,
为确定进场/着陆阶段推荐显示的飞行信息及其显示优先级,对162名新型歼击机专家用户、典型用户、潜在用户做了调查.结果表明,飞行员显示需求程度"中等"以上的A、B、C、D类信
本文对国产新型抗浸防寒服与代偿抗荷装备配穿时,暴露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冷、热生理反应进行了评定.分别进行了湿热环境实验、水上防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暴露于25℃温热环境
通过对驾驶舱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指标影响因素、视觉信息流工效的测定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视觉信息流工效综合评估系统研究体系;研究的初步结果主要有,飞机驾驶
眼动和扫视模式是飞行员心理内部信息处理的表征,在训练环境中,眼动能客观地区分和描述专家和新手的视觉行为差异以及技术熟练程度,而如果用口头报告或者观察的方法是难以做
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后倾座椅抗荷方法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明确了后倾座椅抗荷方法的抗荷机理:降低心眼垂直距离;减少人体Z方向的过载变化率;抬高大腿及骨盆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文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复合材料在舱外活动单元(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简称EMU)中的应用,包括球壳状碳分子C、热塑性塑料和热固塑料、人造橡胶、氟塑料、聚合物基体复合
文章以系统思想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歼击机座舱人-机-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确立了递阶层次结构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改进的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