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08年7月份西藏地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大气水汽总量与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对站点上空水汽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水汽总量越低:其次高原上某地的降水转化率高低与该地所处的长期天气背景有关2.水汽总量值与实际降水量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关系,水汽梯度值和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对降水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3.日平均温
【机 构】
: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研所,拉萨 850000 西藏自治区人影中心,拉萨 850000
【出 处】
: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8年7月份西藏地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大气水汽总量与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对站点上空水汽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水汽总量越低:其次高原上某地的降水转化率高低与该地所处的长期天气背景有关2.水汽总量值与实际降水量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关系,水汽梯度值和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对降水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3.日平均温度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跟相对湿度之间呈反相关;降水往往出现在高温高湿后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湿旋转效应解释:最低温度跟GPS大气可降水量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
其他文献
西南地区四季地表植被比较密集,利用MODIS资料反演2008年西南地区气溶胶产品,并与成都和香格里拉安装的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资料进行对比,成都的气溶胶与MODIS的气溶胶均方根偏差(RMS)为0.17,相关系数为0.74,拟合线的斜率非常接近1.0;而香格里拉的MODIS反演气溶胶与太阳光度计的观测值相比误差偏大。表明MODIS反演气溶胶产品能够满足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的要求,可以在西南地区业
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本文选取地处重庆主城区中心的沙坪坝气象站2009年7月21日、22日07时~12时的自动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气温、湿度、地面温度、太阳总辐射、净辐射等要素的分钟资料,以及紫外线实时监控资料与部分探空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7月22日发生的日食对重庆主城区地面气象要素影响明显,造成气温、地温、太阳总辐射、净辐射、紫外线指数等要素值短时内降低,湿度短时增加。同时,发现日食对
借助于GIS技术和数字高层模型(DEM),充分考虑地形要素对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计算了重庆市有效温度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精细化空间分布,并利用相关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最后,在特吉旺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对重庆市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了分类,制作了重庆市旅游气候适宜度精细化的空间分布。
本文选用2007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院内的大气成分观测点PM10监测数据和结合几种气象因子,分析了PM10的年内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城区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当地居民生活中的燃烧过程。其PM10值近几年有较为明显的增大,PM10浓度变化成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PM10质量浓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明显。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西藏藏北地区气候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研究的进展,总结发现:藏北的那曲地区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阿里地区则有暖干化发展趋势,对牧草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诸多气候因子——最低气温、水汽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等对植被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整个藏北高原植被变化研究表明,牧草都呈现出了退化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除自然天气气候因素
2009年7月在高原主体上利用英国DELTA-T公司生产的W.E.T土壤三参数仪对不同下垫面进行土壤三参数测量,共得到19组200次测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三参数中土壤剖面含水量、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一定变化,电导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是很名显;土壤三参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下垫面类型的影响,灌丛地土壤温度与土壤电导率的变化较一致,而含水量的变化与温度及电导率的变化没有相
本文以保定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软件Maplnfo对保定市的航拍图像和实测地图进行矢量化分析,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对城市绿地“三绿指标”、景观格局和空间可达性等9个指标的分析研究,对市内绿地和城郊森林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保定市的城市绿地规划提出了合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保定市现有市内绿地整体规模适中,“三绿指标”均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已经形成的初具规模的城市绿地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气象基础资料数据库,实现气象基础数据无纸化存储及网络化资料检索的技术原理及过程。探索设计基于C/S模式的数据检索平台。
Penman-Monteith法是FAo-56推荐的计算潜在蒸散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涉及的气象要素较多,难于在业务中应用.本文以Ci干旱指数的业务化应用为目标,利用1971—2000年四川省15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分析了Thornthwaite法和Hargreaves法对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年、月潜在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建立了可供业务应用的ETo估
利用四川135个站自动与人工第二年平行观测相对湿度(下文简称湿度)资料,就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动与人工观测湿度相比,日平均值平均绝对偏低2.7270%、月平均值平均偏低2.7970%、年平均值平均偏低2.7472%。56.35%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5%以内,86.66%的时次自动观测湿度值与人工观测湿度值的差值在10[%]以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