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机制的实践--以小汤山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的治理绩效为例

来源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促进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采用区域资源开发中过程导向的调适性政策模式,将区域资源开发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在开采阶段、利用阶段和废弃阶段分别实施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诱导性政策,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和传导反馈机制进行运作;小汤山地区的经验即是对于这种政策模式的实践,分别从政策手段、运作模式两个维度展示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实现路径和政策效果;这种调适性政策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政策选择,以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经济快速发展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基于产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共生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护生态健康的重要途
作为一种可降低汽车保有量,提高汽车使用效率,缓解交通环境问题的有效服务模式,汽车共享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其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优化等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
  本文介绍了王辛庄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王辛庄旅游发展的开发思路、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同时建议在生态旅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优良性直接影响着实际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生态安全。从生态伦理学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异化原因及其表现,认为城市特殊的环境特征
  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具有地理、交通、工业、科技、资源、人力等多方面优势,河北省的休闲产业发展必须放在环渤海滨海经济发展的视域下来审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发
运用环境可供性理论探讨骑行风景道物理环境及其使用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昆明滇池骑行线路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获取环境可供性的实现和需求情况,对可供性的类
  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及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对全村11个典型农户进行了访谈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外部经济社会压力下农业产业结构所悄然发生的变
会议
  广东省作为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在其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是否也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环境持续改善,这对其自身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其它省市在新时期发展绿
  国家在“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已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列为榜首,广东省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由于经济活动总量较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重大。为此,本文对广东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生态、环境优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促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