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微孔-介孔钛硅复合材料的溶胶-凝胶工艺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硫酸催化醇盐水解,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微孔-介孔钛硅复合材料.通过XRD和低温N2吸附-脱附测定,考察了水解pH值、温度、时间以及Ti/Si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孔道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2.5~3.0,温度60℃,时间2h的反应条件下进行钛、硅醇盐的水解聚合是较为有利的.合成产物具有短程有序的孔道结构,较窄的孔径分布.随Ti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减小.以CTAB作模板剂得到的纯硅样品为平均孔径1.78nm的微孔材料,具有866m2·g-1的比表面积;而含Ti产物为微孔-介孔材料,含有较多微孔,平均孔径略小于2nm.以P123作模板剂得到的含Ti量0.2的产物为介孔材料,平均孔径略小于4nm,比表面积为618 m2·g-1.
其他文献
为了回收铅铟合金中的铟,本文提出了采用电溶-萃取-置换法这一全新工艺,并对氟硅酸电解液中采用P204非平衡萃取提铟的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204从氟硅酸电解液中非平衡萃取提取铟,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70%磺化煤油、萃取级数为3级、相比Vo:VA=1:3的条件下,金属铟的萃取率达到98.69%.负载有机相采用6mol·L-1的盐酸反萃,在Vo:VA=6:1、级数为3级的条
为有效降低锗氯化蒸馏残液的生成量、回收残液中的盐酸,本文配合残液的末端处理技术,通过回收盐酸实验以及残液处理实验,研究了在锗氯化蒸馏工艺中用氯气替代硫酸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用氯气替代硫酸是可行的,锗的蒸馏率提高了0.41%,残液中H+浓度由13.25 mol/L降至6.5 mol/L左右,从而更容易处理.回收的盐酸中H+浓度为6.52mol/L,回收率达到70.3%,残液的总量由220m3降至
本实验发现,粗硒真空精炼生产高质量精炼硒,粗硒预处理是关键的生产工序之一.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产出的粗硒,其中所含的Te、As、Hg等杂质主要以硫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这些杂质在浇铸过程被粗硒中夹带的有机物还原成单质,进而转化成硒化物用真空蒸馏的方法难以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粗硒(94.3%Se)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盐酸氯化钠溶液洗涤--浇铸预处理后,在330℃,13.33Pa的条件下真空蒸馏可
采用褐煤干馏原理,将含锗褐煤置于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分解,研究含锗褐煤在不同温度、时间、气氛下锗的挥发特性及挥发残余物的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褐煤中锗挥发的主要因素,气氛的影响较小.当温度高于800℃时,锗大量挥发,800℃保温2小时锗挥发率大于60%,1000℃保温2小时锗挥发率大于80%,保温10小时大于85%;1000℃保温2小时的干馏残余物通过洗选可获得优质焦碳;探讨了含锗褐煤
本文首次采用活性氧化铝进行了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硫酸根的脱除实验,实验得到了吸附硫酸根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氯化钡沉淀-活性氧化铝吸附两段脱除,使氯化锂溶液中的硫酸根降到35mg/L以下,达到GB10575-88中LiCl-0品级的标准,对今后高纯氯化锂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本文利用固体透氧膜法(SOM法)对Ta2O5进行电脱氧直接制备出金属钽的研究,将Ta2O5粉压成圆片状烧结后做成阴极,阳极为掺杂后的氧化锆管内的碳饱和铜液,以混合熔盐MgF2-CaF2为电解质,在1150℃,施加不同的电解电压进行电解.当电解电压大于Ta2O5的分解电压时,阴极电离出的氧离子穿过透氧膜到达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出金属钽.经XRD、SEM等分析表明:电压越高,脱氧速度越快,电极电
本文综述了我国石煤提钒的研究情况和工艺现状,对目前我国石煤提钒工艺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我国石煤提钒工艺应有的发展方向.
本文系统研究了石煤提钒中影响钒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范围:浸出时间3h~4h、浸出温度150℃~180℃、硫酸用量25%~30%、液固比1.2:1~1.5:1、矿石粒度150目~250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对含钼0.125%原矿,采用浮钼新药剂GM06和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获得钼精矿含钼45.91%,钼回收率95.39%的技术指标,使铝得到了有效回收.
黄钾铁矾法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时,锌的总回收率较高,原料中大部分的铟进入矾渣,少部分进入高浸渣,矾渣和高浸渣经高温焙烧、浸出、萃取、电解和铸锭后可得到电铟.已有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铟总回收率可达72%左右,锌的总回收率可达92%.可见,采用黄钾铁矾法工艺流程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可以达到综合回收锌和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