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肝抑纤饮抗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抑纤饮抗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别。 方法: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柔肝抑纤饮组);D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行肝组织胶原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肝组织vWF、LN的表达,电镜观察窦周隙超微结构。 结果:柔肝抑纤饮组在降低血清ALT、AST、HA、col-Ⅳ水平,减少胶原染色(Masson)百分比含量以及LN、vwF免疫组化阳性面积等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经电镜观察还发现,柔肝抑纤饮组肝窦内皮失窗孔和内皮下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等也相对较轻,反映出柔肝抑纤饮抗肝纤维化、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优势更为突出。 结论:柔肝抑纤饮能显著改善LN、vwF等反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敏感指标,一定程度上逆转DMN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病理改变,整体疗效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GSS)对人肝细胞HL-7702细胞内性激素受体即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蛋白及mRNA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GSS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性激素受体在细胞膜、胞浆、胞核的表达分布情况及GSS对性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法观察不同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大鼠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
目的:探讨丹黄方对大鼠肝切除肝再生模型中促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肝部分切除肝再生模型,用丹黄方进行干预,通过RT-PCR、电泳凝胶等方法检测与肝再生密切相关因子Tec mRNA的表达,观察丹黄方对肝细胞再生的影响。结果:丹黄方对肝再生模型大鼠肝组织Tec mRNA的表达有增强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黄方可能是通过增强肝组织Tec mRNA的表达而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1293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人体学指标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包括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48
晚期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以及肝脏转移性肿瘤。晚期肝癌进展迅速,疗效差,治疗困难。介入栓塞化疗是晚期不能切除肝癌的常用治疗手段,近期临床有效率约为30%左右。近年射频深部热疗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在肺癌及肝癌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上腹部射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后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目前现代医
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患者往往出现腹水、胸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合并症,在高原地区由于高寒、缺氧,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症状表现更为严重,临床治疗困难重重。本研究应用中药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6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结果表明本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缓解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胸水消退,感染减轻,减少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率,对于改善肝功能,特别是在消除乏力、纳差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药物血清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增殖分泌TGF-β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赶黄草浸膏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采血并分离血清。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和药物组,分别以含10%正常大鼠血清、10%药物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Real Time PCR检测Ⅰ型胶原及TGF-a1mR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对TGFβ1肝星状细胞胞内外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用含0.5%NBS的DMEM培养,模型组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TGF-β1刺激,药物组分别用不同浓度药物培养液加TGF-β1刺激,采用Alama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根据Alamar-Blue法及MTT的结果,药物组用含2mg/m
目的:比较抗TGF-β1siRNA靶向性进入肝细胞的四种转染方式,在抗肝损伤与纤维化及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影响中的效果差异,并探讨各自的优劣。方法:已启动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5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尾静脉直接注射组、脂质体包裹组、流体动力学法组,和肝动脉插管组等5组,每组10只;将构建的TGF-β1siRNA质粒分别通过尾静脉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流